临汾新闻网讯 在云丘山景区,当摆渡车行驶到康家坪古村时,导游会向游客们介绍路边一座漂亮的飞檐建筑:“这就是元谷希望农场,农场实施‘手心翻转’项目,让存在身心障碍的孩子,由原来手心向上接受帮助或给予,到手心向下,参加种植有机蔬菜、烘焙糕点等劳动和工作,自食其力,活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
希望 扬帆启航
端午当天,记者探访了元谷希望农场。在大棚里,第二天就要返回台湾的有机农业专家陈礼龙讲述了开办元谷的初衷。“真的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农场的未来会怎样。”陈礼龙解释,“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孩子和老师,过程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连水说:“元谷希望农场,就是一份社会责任。”2016年,张连水赴台湾造访陈礼龙运营的“手心翻转”项目时深受启发,决定引回家乡,造福一方。他与陈礼龙“双剑合璧”,2016年底,陈礼龙来到乡宁县考察环境,洽谈细节,2017年1月,占地10余亩的元谷希望农场“扬帆启航”。
“这个项目是公益的,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接一年消耗时间和费用,效果怎么评估?孩子们生活得好吗?张连水说很简单,看表情。大家一来,看到孩子们都非常自信和快乐,我们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陈礼龙告诉记者。
能力 潜心培养
记者来到大棚时,小娴等3名孩子一手持一小碗,另一手将碗内的蔬菜种子轻轻捻出两颗,用指尖把种子摁进育种盘内的小坑中。老师告诉我们:“听说你们要来,小娴可高兴了,早早就盼着了。”这时小娴告诉老师,要用行动表示她的欢迎,在手机音乐的伴奏下,小娴表演了《听我说谢谢你》手语舞。
在这儿,记者头一回听说了“农艺康疗”。身心障碍有不同的表现,有学习、智力发展、癫痫、自闭症等,教学没有统一标准。在农场,育种可以锻炼孩子们缺失的专注力,手、眼配合协调性;用铁锨翻地,训练肌肉伸展和耐力;背着桶浇水,锻炼肢体负重和肌肉耐力;在田间软地面上深一脚浅一脚行走,锻炼学员整体平衡性。“每一个孩子都很特别,针对他们各自反馈和适应能力,设计不同的锻炼和学习。让原来只能在家里晒太阳的孩子,证明我是有用的,我有能力活出价值,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希望。经过‘农艺康疗’调养,孩子身体结实了,能力不断提升,更加自信,每天笑声不断。”陈礼龙自豪地说。
农耕是衣食之源,掌握了种植技术,这些孩子就能独立生活,父母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此外,有机蔬菜销售收入带给孩子们劳动报酬。这时,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就是赚钱之后训练花钱,不会花钱,钱就是一张纸或一个数字。在花钱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社区适应能力。孩子们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出国、看海、坐飞机、去北京、搭电动扶梯,都是经由元谷希望农场实现的。
“工作能力提高了,态度也相当重要,‘手心翻转’不是让他们换个地方生活。”陈礼龙强调农场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态度,“因为以前手心向上就能得到满足,在这儿要学会自律,学会控制情绪和自我管理。”在希望农场,每月都有4天的休息时间,要求孩子们独自处理休息时间,学习安排自己的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端午节下午,在希望农场6月份第二次督导会议上,陈礼龙安排了一次“小娴事件”的言传身教。他当着众人的面向小娴诚挚道歉:“我先向小娴说声‘对不起’,昨天我让小娴去我房间取了东西,因为我的疏忽,我们都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校规要求“女生不可以单独进入男生房间。”陈礼龙告诉大家,数据显示半数以上针对女生的案件都是熟人作案。“像昨天这样的情形,小娴应该怎么办?如果老师非要你去,你可以让男生帮你去。如果没有男生在场怎么办?你要邀请一名女生结伴去取。”陈礼龙用引导、启发式的讲解,给大家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安全课。
付出 终有回报
2019年,马来西亚聋哑学生Sim Lai Yee只身前来,在希望农场志愿服务近一个月时间,11月2日离开前,在爱心墙上用中文写下“我爱你”和签名。 Lai Yee的努力和态度无比认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受到鼓励和因为想念Lai Yee,学员耀鹏向陈老师提出要去马来西亚,陈礼龙鼓励了他,并要求他制定行动方案,经不断退回,在耀鹏独自完善后,按陈老师要求,耀鹏邀请农场另一名学员结伴出国。耀鹏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 我参与了Lai Yee的学校组织的‘盲种行动’,蒙眼绕校园活动,对盲人朋友有了更深体会。Lai Yee对我们悉心照料,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那种真正的朋友,难以分开的朋友!离开时,我哭了!”回来后耀鹏在向学员们分享第一次出国经历时,提到经深圳顺利转机,然而在吉隆坡落地后,因为没有中文标识,他们瞬间就傻了眼,转来转去出不了机场,还被警察带去盘问了好久。
“小东来农场时,体重有210多斤,他告诉我想养兔子时,我和他约定,体重减到200斤以下时,每减一斤就养一只兔子。树立目标后,小东非常努力,经过阶段性培训,很快锻炼减到190斤。”陈礼龙提到心爱的孩子们时如数家珍,举例说明时信手拈来。“患有脑瘫的小高,经过漫长8个月的引导、培训,学会了数数,记住了家里地址和爸爸的手机号。有次我问他,将来陈老师走不动了怎么办?小高说‘没事,我推你。’我不会吃饭了怎么办?‘没事,我喂你。以前我没能力,现在请相信我,我不是废物。’那一刻,孩子的真诚又一次感动了我!”陈礼龙说。
“农场成立近4年来,共有63名各国志愿者前来帮我们。”耀鹏负责农场的信息记录和整理,他还告诉记者,除了各国志愿者前来外,农场还定期组织学员外出,前往台湾和北京等地交流学习。“交流活动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实现了许多人生第一次,亲身体验和发现原来世界这么美好。此外,孩子们都意识到,还有许许多多身体情况相仿甚至不如他们的朋友,在努力拼搏、奋斗向前,大家还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呢?”陈礼龙接着介绍:“问孩子们挣下钱,对将来有什么想法呢?孩子们会勇敢表示‘留下来在云丘山工作,带父母旅游,娶媳妇成家。’”
一个学员来到农场时,已经27岁了,从来都是向家里伸手要钱,来到农场,和老师们约定,半年后再不花家里一分钱,6个月后,他说到做到,不再接受家里的资助,自己赚工资用,大家都很佩服他。另一名学员,因为家里怕上学时他受欺负,一直不让他上学。来到农场后看到大家都很优秀,“为什么我不能和别人一样呢?”自此,他每天学习写一句话,陈老师定期回家时,在台湾已经收到过两封他的书信,信中歪歪扭扭但散发滚烫感谢的文字,令陈礼龙既感动又欣慰。
张连水说:“希望农场的意义,一个是精准扶贫,一个是乡村振兴,通过培训身心障碍学员自力更生,为家庭、社会减轻负担,战胜贫困,实现价值。农场在生产中,形成示范效应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帮助农民共同致富。下一步,要尽我们最大努力,让农场未来形成培育特教老师和培训障碍学员的两翼齐飞,让项目星火燎原,去帮助更多的障碍孩子和农民朋友!”(文中希望农场身心障碍孩子均为化名)
记者 郑红卫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