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十五)比喻不伦
96.光亮亮的大脑勺和我一年级时写的作文一样,到今天也没变过,更没有随着年月而突然多了几根头发。
本体与喻体缺乏相似点,或相似点不明确。“光亮亮的大脑勺”是一目了然的,在理解上一点问题也没有,本来不需要比喻,而“一年级时写的作文”虽然不是什么深奥的事物,但其特点模糊不清。
97.一阵高亢的歌声,仿佛刺向苍穹的箭镞,逐渐变得辽远、苍茫……
比喻的延伸部分不合理。把“歌声”比作“箭镞”可以,但箭镞怎么会是辽远、苍茫的呢?
98.他们把芬芳施予他,须内心有一颗小太阳。
比喻的逻辑关系不合理。如果上文用“芬芳”,下文就要用“一朵灿烂明亮的花”;如果下文用“一颗小太阳”,上文就要用“能量”之类。
99.山西文化建设的春天来了。这必将是一段披荆斩棘的破冰之旅,也必将是一段玉汝于成的坚韧之旅,还必将是硕果累累的辉煌之旅。
“披荆斩棘”与“破冰之旅”这两个比喻在逻辑上不搭配,“披荆斩棘”是形容陆地上的行为,“破冰”是(结了冰的)水面上的行为,二者组合不协调,不能将修辞贯彻到底。如果没有合适的喻体可用,只说“艰难卓绝的破冰之旅”就行了。
100.要想彻底整治,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立法和行政的层面着手,扼制行政乱收费背后的权力之手,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度,给权力这匹野马配上法治之鞍。
“给权力这匹野马配上法治之鞍”是个复杂的比喻,包含了两个小比喻:把权力比作“野马”,把法治比作“鞍”。将权力比作“野马”是恰当的,因为权力如果缺乏制度的监督就会失控,就会被滥用,从而给人民带来危害。但是把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比作马鞍就不恰当了。马鞍的功能是配合马的奔跑而不是对马进行约束,可将“鞍”改为“笼头”或“缰绳”。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2012上半年全国报刊常见语病略览
下一篇: 普法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