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乡宁县科技服务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走家串户解民意、摸实情,严格标准建档案、录数据,结合村情建产业、促发展,提高贫困户收入、提升群众满意度、发展壮大村集体、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真正把驻村帮扶成效转化为推进贫困村各项工作不断前进的新动力。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扶贫工作队员隔三差五就来看看我,问寒问暖、送这送那,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一提起驻村工作队,贫困户陈安家总是这样说。陈安家是四级肢体残疾,丧偶多年,生活压力比较大。了解这个情况后,驻村工作队时常到他家中走访慰问,排解思想压力,帮忙办理医保,让他及时享受各项扶贫政策等,消除了他的孤独感、解除了思想压力,坚定了发展生产、乐观生活的信心。
科技服务中心帮扶工作队一共5人,承担着枣岭乡神底、大坪、谭坪3个村,371户的扶贫帮扶任务,针对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工作队充分发扬“白加黑”“5+2”工作精神,采取“分片帮扶、责任到人”的措施,分头进驻帮扶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静下心、沉下身,深入群众、扎实工作。“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底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长裴凌飞常用这句话勉励工作队员。短短几个月,工作队员走访了3个帮扶村的所有贫困村民和脱贫户,记录工作日志近3万字,解决矛盾纠纷和群众困难43件,充分了解帮扶村村情民意、风土人情,完成了371户、1283贫困人口的档案整理,协调贫困户10户、28人进行了易地搬迁,4户、11人进行了房屋改造加固,共协助开展村组道路硬化8条、硬化长度13.93公里,协助完成街巷硬化109494平方米,建成50立方米的水塔3个、30立方米的蓄水池1个,3个帮扶村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积极开展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双签约”等活动,实现贫困户应享尽享、不落一人,帮助新修大坪和神底2个卫生室,翻修了谭坪卫生室,农民看病也不用东奔西跑了。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工作队来了后,带来很多改变,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也给我们带来了实惠,通过工作队组织的技术培训,我改进了苹果种植技术,一亩就可增加收入近千元。”大坪村民王武杰说。工作队积极带动各村委大力发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坪村成立了建章种养合作社,带动了125户、459人致富,谭坪村成立了谭坪苹果专业合作社,带动22户、82人增收,3个村的贫困户目前种植苹果1311.5亩、种植花椒764.5亩,覆盖了97%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工作队为每个贫困户落实苹果、花椒提质增效,每亩补贴20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不再依靠以往老旧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而是积极向群众传授技术,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技能,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方式,构建“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带头人+农户”的科技扶贫人才培养模式,补齐脱贫攻坚中技术人才短板。
村“两委”的领头人
刘建章是大坪村党支部书记,与工作队一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对工作队了解也多,他说:“科技服务中心工作队驻村以来,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信念和坚守,给我们村‘两委’树立了榜样,可以说成了我们村‘两委’的领头人。”驻村工作队通过开设“田间课堂”“大棚课堂”等,在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做到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进户,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王旭东)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