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度秧歌

2016-11-04 10:51: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吉县屯里镇太度村秧歌,是流传于吉县屯里镇一带,经过百年传承,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

  太度秧歌相传由逃难至此定居的河南辉县侯、李两姓人家,将河南辉县秧歌与吉县民间艺术融合创排而成。太度秧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秧歌,一种是集乐、舞、技三者为一体的高跷。秧歌队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秧歌队中有一举足轻重的歌手,左手摇响环,右手执花伞,俗称伞头,是秧歌队的统领,其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局、编派节目,带领秧歌队排街、走院、掏场子,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答谢致意。千百年,每逢元宵佳节,太度村男女老幼都身穿大红大绿的秧歌服,涂腮抹粉、装扮角色,扭动彩扇或身挑花篮,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尽情扭跳,动作活泼、夸张,营造了传统节日喜庆热烈的气氛。

  太度秧歌作为地域性民间舞蹈,融入了当地民众的生活,通过大众参与的形式和幽默诙谐的表演,表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传递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