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辗转,时光游走。
犹记得,记者上次走访尧陵的点滴记录,还定格在一期工程竣工时所带来的种种震撼与情感激鸣中。不经意间,那一“高光”时刻闪耀过后,复归宁静的尧陵又安然徜徉了将近五载的岁月沉积。
期间,广为关注、备受瞩目的尧陵二期工程又迈出了哪些重大与突破性的脚步?6月上旬的一天,记者一行专程探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尧陵开发建设二期工程现场。
车子在蜿蜒迂回的S230柏油路上疾驰穿梭一路向东,不一会儿的工夫记者就来到尧陵二期工程的“最前线”。刚一下车,直入眼帘的尧帝祭祀大殿主体部分已是喷薄而出、拔地而起,在炫目阳光的折射下更加透出几分巍峨伟岸、磅礴恢宏。上方的两台塔吊头顶烈日轮番起降“呼啸”作业,完全是一派紧张繁忙、如火如荼的热闹景象。
“中国尧帝陵修复开发建设工程始于2007年,历经多年马不停蹄的施工建设后,终于在2009年年底顺利完成尧陵一期谒拜区修复开发建设工程。2010年4月22日,尧帝祭祀大殿顺利奠基。此举标志着尧陵二期工程的正式启动,亦代表尧陵的开发建设驶入了全新里程。”置身喧嚣轰鸣的施工现场,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为记者“复盘”尧陵项目的“前世今生”。
尧帝祭祀大殿奠基之后,尧都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并由尧都区文物旅游局局长王金保担任办公室主任,以确保尧帝祭祀大殿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工程建设中,市区领导多次反复亲临工程第一线现场办公,具体指导,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邀请相关专家亲临进行解决;多次组织社会人士现场参观尧陵建设工程,采纳意见和建议,为严把工程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力确保了尧陵施工质量一流。
记者获悉,根据《中国尧帝陵景区总体规划》,尧陵祭祀区规划面积为68公顷,由入口广场、功德殿、祭祀区三个功能区组成,其中尧帝祭祀大殿是祭祀区的标志性建筑。大殿坐北朝南,为仿汉高台组群建筑形式,属钢混结构。整体建筑高63米,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工程建设投资额为9000万元。
大殿由下部高台和上部仿古建筑构成,上部主体建筑为五凤楼形式,寓意尧帝及其四贤臣“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中间为祭祀大殿,正方形重檐四阿顶建筑。
殿中设神坛,中为尧帝,左右为舜帝、禹帝。殿外两旁环列廊庑,前部左右各设一座四阿顶配殿,配祀尧帝诸贤臣能人24名。后设两层望楼,四阿重檐,上置钟鼎。
下部高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面阔140米,进深74米,高16.8米。内设展厅、休息厅及接待厅等,以满足祭祀膜拜、旅游接待、展览展示等功能要求。建筑墙体整体外包浅红色花岗岩,象征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尧火德为帝的历史史实。
屋面采用传统金黄色琉璃瓦覆顶,象征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尧帝“其仁如天”的高尚品德。建筑风格舒展朴实、庄重大方,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礼制建筑特色。
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尧帝祭祀大殿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底,尧帝祭祀主体框架结构工程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的一层至六层已全部封顶。2014年预计完成全部建筑外墙土建及装饰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水泥预制板的安装,保温、防水、墙体砌砖也同步交叉进行中。石材装饰和古建装饰施工图纸完成并通过核审,工程预算编制完成,预提交财政评审。
2014年底将完成所有计划工程项目。
“尧陵作为尧文化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修复尧陵既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又是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同时还是发展旅游业、打造根祖文化品牌的迫切需要。”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合心字字铿锵。
事实上,尧陵贵为帝尧的陵寝,作为尧都区“一体两翼”旅游发展格局中东线的重点景区,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存,又是尧文化的载体。开发建设尧陵景区,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地方旅游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的尧陵景区将集游、购、娱、吃、住、行六大功能于一体,旨在把尧陵打造成为一座规模宏大、文化品位高雅的大型旅游景区,使尧陵成为全国一流的集文物保护、祭祀拜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跻身我市在三晋乃至全国的旅游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开展系列岗位练兵活动提升服务质量
下一篇: 蒲县东岳古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