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发展乡村旅游,我省历时一年时间,通过专家评选、网上投票等方式,选出65家“山西最美旅游村”。我市的襄汾县丁村、乡宁县大河村、曲沃县西梅村、洪洞县秦壁村榜上有名。
这4个村在地方民俗、风土人情、特色农业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将成为我市美好乡村旅游的领头羊。即日起,本报将陆续为您带来这4个村的报道,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敬请关注。
俗话说,“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具有悠久文明的山西,有着太多令人向往的山水风光。而丁村便是“表里山河”诸多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位于襄汾县新城镇南5公里的丁村,东依塔山,西傍汾水,同蒲铁路由南向北贯穿而过,大运高速公路、108国道等道路与周边城市相通,交通便捷。早在1957年丁村便荣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村庄,村内现有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居两处国宝,是古人类发源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丁村别具一格的乡土风光。长久以来,丁村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考察休闲。
近年来,丁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建设“帝尧文化之都”的发展思路,以丁村旅游建设为主线,依据县情,结合村情,确定了“旅游兴村、产业富民”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为根本,以实现旅游兴村为目标,开创了乡村旅游新局面。
生态环境换档升级,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两型社会”建设任务和城镇化发展要求,丁村始终将建设“生态乡村”、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核心,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作为重点,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主题,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力度。截至目前,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级环境生态乡村的创建标准,营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局面。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完善服务功能。近年来,丁村以生态环境、交通环境、村庄环境、饮水环境为主线,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
以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改造村庄环境,丁村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通村大道及村内的大街小巷进行了亮化,安装高品位的路灯,大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中心突出,两岸秀丽”的交通建设格局,修建柏油路面6.8公里、条石路3.6公里,乡村旅游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交通环境得到了长足进展;以治河、修坝,护路、护田为重点,新修防洪坝305米、新建提防1.2公里、加固提防0.8公里、疏通河道1000米,改善了乡村的河流、田间环境;汾河沿线及丁村居民四周以种植经济林、公益林为主,丘陵地带以草滩为主,极大地改善了村内的生态条件,目前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建设为主,丁村共建设乡村旅游接待农家乐两家、旅游购物门店5个、游乐设施两处,满足了游客吃、住、购、娱等方面的需求。丁村剪纸、纯棉手工土布、面塑等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品牌。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村屯、畅通的交通,奠定了丁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
乡村旅游特色显著,知名美誉度进一步提高。丁村是生态之村、文化之村、特色之村,明清遗韵、生态环境、人文基地,打造了丁村特色旅游。他们兴建了丁村文化牌楼,展示了丁村的文化风貌;建设了复古中心街道,让游客畅游在明清古道,倍感古风遗韵;兴建了文化舞台,为各种文艺演出提供场所,真正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特色旅游的开发,提升了丁村旅游的知名美誉度。
致富项目明显增加,促进村民致富增收。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丁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也给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促进了村民致富增收,实现了“产业富民”的目标。借助旅游资源优势,他们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以自主经营为主,兴建农家乐——明亮的房屋,整洁的农家院,打造了乡村农家食宿接待的特色。目前,丁村农家乐的“丁村八大碗”已被旅客满意接受,成为游客的一大美食享受。
综合治理有序开展,创建和谐旅游环境。按照景区管理条例,丁村开展了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安全管理,开展文明使者进景区,倡导文明服务、文明旅游,创建了安全文明景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期对农家乐等旅游接待场所安全检查,保证了无安全事故和食品质量事故发生——规范、周到、热情的服务,使得丁村游客满意率达95%以上……回首过去,得天独厚的历史遗存和异彩纷呈的旅游资源,构成别具一格的丁村地域文化,也为丁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遐想未来,一个古老与现代结合、历史与现实交错的丁村正在张开怀抱,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人们前来品鉴赏析……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