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因其山村水乡自然景观、田园生活景观、民风民俗景观、乡村居民聚落景观和农业生产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旅游业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乡宁县关王庙乡大河村的乡村旅游就是以农业旅游为基础,依托自然及人文景观重点打造的特色乡村旅游,成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大河村的经济腾飞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几年来,大河村委带领全村人民,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建设这一主线,依据县情,结合乡情,确定了以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建设为主题的整体思路,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为根本,以实现旅游兴村为目标,建设了和谐的旅游环境,开创了乡村旅游新局面。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大河村地处隶属吕梁山脉姑射山系的云丘山怀抱,云丘山是一座历史名山、道教名山、生态名山、神奇名山、文化名山、养生名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北方丛林,龙门派的又一祖庭,元代受创的再生之地,云丘山历史上素有“藐姑射山最秀之峰巅”“河汾一带第一名胜地”等美誉。云丘山于2003年开始投资建设,投资建设初期大河乡村旅游开发一直致力于云丘山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云丘山道教历史遗迹主体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兴建了环山旅游公路及遍布全山的登山步道,为深度旅游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依靠传统资源发展经济的山西,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不得不深思未来产业转型如何升级,进而提升本省的综合竞争力。大河村委深入贯彻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积极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赢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响应。云丘山开发先后被列为山西省“十二五”发展重点项目之一,临汾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三大旅游景区之一,同时,大河村所处的云丘山还是全市“一带五区一线十点”旅游产业规划的“十点”之一,也是乡宁县委、县政府围绕“转型跨越、争创一流,再造一个新乡宁”的奋斗目标,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之一。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乡村旅游要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是前提。近年来,大河村委以交通环境、乡村环境、饮水环境为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以建设宾馆酒店、购物场所、医疗卫生、游乐设施为主完善服务功能。
村道、巷道全部实现了硬化,累计硬化道路达3公里,另外,投资30万元,硬化、绿化文化广场1700㎡,配套安装各类健身器材,安装了街道路灯。村内90%的村民达到人畜饮用自来水,并通过市水质检部门化验卫生合格率达100%;本村无工业污水排放污染情况,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达85%以上;村庄、街道生活垃圾有定点堆放池,并有专人每日清理;村民家户厕所改造整洁达标,并在街道两侧合理规划修建了环保公共卫生厕所,由市场管理员专人负责定时清理。优美的乡村、畅通的交通、安全的饮水,奠定了乡村旅游的基础。
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河村委和社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持续增加当地环境整治和维护的资金投入,大河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该村还实施了绿化工程,绿化苗木10万株,村内栽花种草5000平方米。2010年大河村被评定为省级新型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实现产业富民目标为满足旅游者吃、住的要求,该村兴建了多处旅游宾馆酒店;引导和鼓励农民借助旅游资源优势,改造庭院,发展农家旅游接待;鼓励农民开办旅游购物商店,增多致富途径;发展旅游农副产业,扩大无公害、绿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无污染绿色食品,形成以“种植业—养殖业—副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营养型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系统。
伴随云丘山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给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了产业富民的目标。景区的开发建设为众多乡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壮有所谋”。此外,以云丘山为依托,大河村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杂粮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发展与之配套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初见成效,如云丘太太饼的加工与制作,黑猪集中养殖等,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大河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大河村正在逐步实现旅游兴乡的目标。
毋庸置疑,大河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必将为大河的经济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更会带动区域经济深入发展,提升乡宁乃至临汾的综合竞争力。记者了解到,明年将重点设计三个园,即动物园、狂欢谷(鹿苑沟)和露营地,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需求。此外,大河村还将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重点开发以动植物资源为依托的生态园林,打造以古村落、窑洞产品和洞穴禅修酒店为标本的各类特色产品。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