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游客掀起临汾金秋游高潮

2014-11-20 08:03: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随着“北京——临汾三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加之全市旅游部门在京推介时间早、规格高,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竞相报道,临汾旅游呈现反季节高速增长,也激活了全国各地游客来临旅游的热情。同时,我市针对北京游客推出的强劲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大批北京游客。“APEC”期间景区接待游客8.2万人次,掀起了2014临汾金秋游的高潮。

 

惊喜小长假

早上在北京吃早点,中午到大槐树寻根祭祖,下午到壶口感受母亲河的汹涌澎湃,第二天赴尧庙-华门体验尧文化的博大精深,方便快捷、行程紧凑、内容丰富、体验温馨。这就是“APEC”期间,首都游客体验“临汾金秋游”的度假方式。

11月8日,180名首都游客奔赴临汾欢度“惊喜小长假”。他们兵分两路,一路120余名游客先赴洪洞大槐树景区游览,另一路50余名游客直奔壶口景区,成为“临汾金秋游”启动以来首批抵达的大型旅游团队。携家人三代同堂出游的石先生表示,这次参加“临汾金秋游”感到非常高兴。以前从北京到临汾至少要七八个钟头,起早摸黑还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而现在走高铁,只需四个半小时就到了,此行的几个景点都是精品,感觉很震撼,还有免门票和半价优惠的措施,可以享受一个很舒服、很实惠的旅程。

从统计情况看,尽管来自北京的旅游团队不少,但散客和自驾游游客还是占据了北京游客的绝大多数。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游客一般经济条件较好,这种中短线游,出行大多选择自驾或是乘坐高铁,报旅行社组团出游的并不是太多。”一位自驾出游的朋友则表示,“放假闲着又没事儿,又不是黄金周拥挤得要命,干吗不趁着这个机会出来转转呢?11月前,到北京搞促销的地儿其实不少,但打听打听,一分钱不免还挺远。我们一家子出游,老爷子年龄大了心疼门票钱,孩子还小走太远也不合适。临汾来北京促销是最早的,离北京又不远,而且门票上有优惠,线路上有亲子游和寻根游。陪着老爷子和孩子出来玩玩,挺合适的。”

11月10日,我市各热点景区依然游人如织,在壶口景区,近百辆“京”字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停满了整个停车场,壶口岸边挤满了观赏和拍照的游客。汹涌的客流带动了景区周边经济的发展,景区内一家饭店一天仅午餐就开了100多桌,饭店负责人笑得合不拢嘴。吉县特色旅游商品销路火爆,红彤彤的吉县大苹果成为首都游客的首选,一位卖苹果的大婶高兴地说:“早上运了一车苹果过来,客人们一箱一箱地搬,现在差不多就完了!”

11月11日,部分游客已经筹备返程,我市各热点景区仍然热闹非凡,壶口瀑布、大槐树、云丘山等景区门前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仍然停靠的满满当当,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景区门口排着长队购票的情况仍然随时可见。多位景区负责人感慨,往年已是淡季的景区接待总量可以“PK”黄金周。

 

景区乐陶陶

大西高铁的开通运行,我市已经逐渐成为京津地区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此,我市针对京津游客推出数个“临汾金秋游”线路产品,包括尧庙、华门、大槐树、壶口、云丘山、七里峪、陶唐峪等精品景区,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不等,改变了首都游客非节假日出游难的问题。

据统计,“APEC”期间,壶口瀑布景区成为各地游客特别是首都游客的首选,共接待首都游客3.9万人次,壶口岸边挤满了观赏和拍照的游客,汹涌的客流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另外,仅大槐树景区一处,11月8日就有10余个北京团队参观游览,还有2000余名北京游客正在组团赴临旅游。大槐树景区APEC期间共接待首都游客1.5万人次,他们为游客举办的移民实景剧、传统婚庆表演、铁锅记等情景剧表演,引来了首都游客的高声喝彩和热烈欢迎。

从景区现场了解到,除壶口、大槐树等临汾对外知名度高的景区游客火爆之外,云丘山景区近年来宣传促销力度强劲,虽然距离较远、车程较长,但由于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有千年塔尔坡古村落、道教全真道文化和中和文化等独具的特色,也吸引了大批的北京游客。截至11日下午5点,全市各热点景区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接待北京游客8.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0%。

 

安全有保障

为积极应对游客高峰,确保各地游客特别是北京游客在临汾游得开心、游得顺心,我市各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及早行动,整治环境、规范产品、提高服务。市旅游局也责成相关人员对全市所有的旅游企业进行了密集检查,明确要求:所有景区在APEC期间不得哄抬物价,投诉电话24小时开启,为八方游客特别是北京游客在临汾旅游提供全方位的保障。APEC期间,全市各主要景区全面启动游客接待预案,延长了工作时间,增派讲解员提供讲解服务。针对旅游团队多、自驾车多的实际,在进入景区的主要路段设置旅游服务台,在景区进口、出口安排工作人员引导,抽调大量人员到一线开展安全巡逻、秩序维护、旅游咨询等工作,壶口景区还特别增加了8辆观光车、设置了北京游客专用售票窗口、增加了10名安全员。

各县(市、区)旅游局也加强了应急处理和信息收集工作,密切关注游客最新动向。市旅游局还抽调骨干人员深入景区一线,现场解决问题、收集采访有关信息,为首都游客的健康、文明、安全旅游提供保障。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