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五举措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

2016-11-17 11:03: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璞) 记者在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自8月31日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后,我市及时传达会议精神,高端定位产业发展,研究制定了《临汾市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实施方案》及《临汾市文化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临汾市推进旅游景区(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29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改革领导小组,旅委改制工作已经启动,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三产升级版。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的拉动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根据市场需求,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启动实施平阳记忆和印象临汾“两大工程”,对临汾的历史文化、人文山水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挖掘尧文化、晋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加快创作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剧作、文学作品、戏剧音乐等艺术精品。二是推进旅游+工业融合,组织有关单位赴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M50创意园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同时了解了德国鲁尔区废弃工厂成功转型的经验,与德方就工业旅游开发达成意向,共同以临钢搬迁遗留厂区为基地打造工业旅游新品牌。三是推进旅游+种植业融合,利用戎子酒庄葡萄酒生产线和葡萄种植的优势,配套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打造“葡萄酒文化+古典园林+农业生态观光+美酒品尝”的旅游新业态。四是推进旅游+林业融合,加快推进洪洞九岐山、九九桃园和吉县苹果等采摘区建设。五是与国内大型房车企业对接,在襄汾荷花园、乡宁云丘山规划建设临汾旅游房车露营地,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突出六字要诀,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安”字上,大力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全市没有发生过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顺”字上,狠抓旅游服务满意度建设,建立了市级旅游联合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旅游市场综合协调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等三个机制,为进一步维护旅游利益提供了可靠保障。“诚”字上,大力推进旅游市场规范治理和服务质量提升,全年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70余次,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有序。“特”字上,计划全力打造尧文化、根祖文化、晋文化、廉政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板块,进一步提高相关文化的影响力。“需”字上,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愉”字上,重点完善旅游公路、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餐饮、住宿和商贸行业的管理,确保游客方便、愉悦。

  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推动产业不断壮大。项目包装方面,借考古研究“最早中国”成果的重大影响力,以陶寺遗址为龙头的旅游项目建设高效推动,目前其核心产品“一馆、一园、一圈”中,陶寺遗址博物馆已完成项目立项、土地预审、征地拆迁、初设方案等相关工作,具备开工条件。引进战略合作者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精准对接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与上海文创联盟对接推进陶寺遗址建设,目前该联盟已经编制完成陶寺遗址展示中心规划和帝尧文化全网创意大赛策划方案;与北京金烨菲林公司洽谈临汾旅游提升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正在制定3年内输送北京游客200万人的营销策划方案;与乐视集团对接,拟在华门景区建设集影视城、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示范产业园为一体的互联网智能生态产业园。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华夏尧舜专项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已经落地,成立了尧舜文化创意研发中心。培育经营主体方面,我市45个对外开放的景区景点,已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由民营和集体企业经营的有17处,占到景区景点总数的37.7%。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计划建立市级文化旅游产业扶持资金,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激活存量,破解瓶颈。打造精品方面,10月份大槐树景区顺利列入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力争2017年创建成功,3年内壶口景区跻身5A级行列。全面启动了景区创A工程,力争到2017年霍州七里峪、乡宁戎子酒庄、曲沃晋国博物馆、吉县人祖山、乾坤湾5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重点打造寻根祭祖游、黄河风情游、考古探秘游、宗教古建游、自然山水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年内完成设计编排并全面对外宣传推介。

  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发挥旅游扶贫作用。对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县(市、区)政府把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尧都区投资2.3亿元完成了集蔬菜种植、优质水果、温泉度假、水上乐园和农家乐为一体的尧王台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建设。襄汾县投资1.3亿元精心打造双龙湖生态农业观光园,投资7000万元拓宽了通往丁村的旅游公路。曲沃县采取政府投资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先后投入2.5亿元,开发形成了以磨盘岭为中心的万亩大棚蔬菜、千亩柿子林、百洞双孢菇和十里养殖带。全市共建设乡村旅游景区点20处,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隰县梨博园还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同时,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都以花为媒定期举办尧都风情桃花会、安泽黄花节、古县牡丹节、襄汾荷花节和隰县梨花节等节庆活动,每年都在苹果、桃、梨、杏、枣成熟期开展特色农产品采摘活动。特别是尧都区桃花盛会已连续举办了12届,综合收入达到了1000多万元。

  统筹推动八个加强,提升文化旅游工作水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共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处,2A级景区2处,旅行社54家,星级饭店44家,建成旅游公路近400公里,旅游停车场60余处,旅游厕所500余座,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成了临汾市文物旅游门户网、手机网、微信平台及手机APP等四站同建工作,实现了图文音视频展示、360全景、线路导航、在线讲解、网络预订等功能。宣传促销方面,立足本地市场、辐射周边市场、拓展远程市场、打开国际市场,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黄河金三角确定为我市旅游主打的四大市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与沿黄三省八市组成的“黄河之旅”旅游联盟、“茶路之旅”国际旅游联盟,与黄河金三角四省七市形成了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30个,赴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开展专项促销5次,宗亲文化游将成为临汾的一大特色。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