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村曾有一庙一堂

2013-12-17 20:09: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位于临汾城南的尧信印业院内,有一座修建时间不长的小庙,说起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庙,其身后可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2009年,尧信印业开始动工建厂的过程中,每逢年节时分或初一十五,经常有附近村里的百姓前来叩拜。其中,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妻引起了尧信印业董事长茹小随的注意。当时,茹小随看到他们磕头磕得大汗淋漓,但仍然坚持歇一会儿磕一会儿,便劝他们心到即可,适可而止,别累坏了身体。然而,老夫妻的回答却让他意外而又感动,说这里曾经是他们段家的祠堂,他们从浮山过来专程叩拜先祖,如今,他们年纪大了,以后再来祭拜祖先会越来越困难,也许这就是今生最后一次看望先祖,所以一定要磕够500个头。

此前,茹小随知道金井村里有一座特别大的中顶庙,不过,关于这里曾经也有段家祠堂的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可是,由于素不相识,茹小随并没有打听太多。叩拜完毕,这对老夫妻骑着电动摩托车离开了。

“十分后悔没有留下他们的地址和电话,金井村里也没有段姓人家,无从打听段家及段家祠堂的情况。”现在想来,茹小随觉得很是遗憾。

从此,茹小随开始寻访有关段家祠堂的传说,他听说全国共有三个规模很大的段家祠堂,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大理,茹小随曾经专程到大理寻访过一次段家祠堂,那个祠堂规模的确很大,香火也很旺,不过,还是没有打听到与金井村的段家有什么渊源。网上关于段家祠堂更多的消息,说的是安徽的段祺瑞家的祠堂,看不出与金井村的段家祠堂有什么关系。”后来,茹小随打听到,在金井村里有两通石碑,一通在村民家中,比较完好,只是由于石头的风化,有一部分字已经辨认不出来了,部分能辨认出来的字显示,此碑为民国5年,各村捐款所立,碑的背面,刻着捐款人的名单,其中,还有洪洞人前来捐款的,可见当时这座庙和祠堂的声誉及盛况。此外,碑的背面刻的字能证实此处曾经确有一个段家祠堂;另一通被埋在村里小广场的地下,茹小随也请人将它刨了出来,不仅破了好几块,而且风化严重,字迹大多已经无法辨认。茹小随将两通石碑都收购了回来。

建厂之初,尧信印业并没有在院内建小庙的打算,可是,由于那座传说中的中顶庙早已丝毫没有踪迹,大家前来祭奠、膜拜时便随地烧纸,影响观瞻和环境,茹小随便决定尊重大家的情感寄托,在院子的西北角建了一座小庙,以方便附近村民叩拜原来庙中供奉的“转脸菩萨”,并方便段家后人前来祭祖。

而关于这座小庙的建造,茹小随也有遗憾。“原来只知道这里有一座中顶庙,解放战争时期被毁,据说比尧庙还大,可是,谁也说不出具体的模样。”没想到,2012年小庙建好后,茹小随的一位在尧都区文物旅游局工作的朋友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在《山西古迹志》中找到了有关中顶庙的资料。

据这本书记载,位于尧庙南8公里左右的金井村,属襄陵县境,村子里的中顶庙在周围一带极受崇信,庙宇占地宽广,建筑也很富丽,前殿名为中极殿,内有转脸菩萨,所谓转脸菩萨是指眼观八方的意思。殿前有八角楼,楼前的天王殿,在康熙49年(1710)的《段志师创建中顶碑记》碑上,只能了解到中顶庙为这一年所创建,但还是不能知道其具体缘起。”“现在知道原貌了,以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将现在的小庙改建成一个微缩版的中顶庙,尽量尊重历史。”茹小随说。

那么,金井村曾经的中顶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金井村里已经没有人知道,记者在网上也没有搜索到有关情况,不过,倒是在关于位于北京的中顶庙的介绍中如是说:“中顶庙,原名‘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因它祭祀的是东岳泰山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故又称‘中顶碧霞元君庙’”。(文/图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