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中华大地上自降临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雪君弟,我对你的牵挂便一日浓似一日。因为你不仅身处重灾区,而且是站在宣传防治“非典”的前沿。那天,我给你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你在“非典”肆虐时期,一定要少出门,多注意自身防护。你很快发来短信说,你刚刚采访归来,一切都好,不必挂念。我知道,对你的叮嘱也是多余的。与你相识、相知8载整,我太了解你的品性了。一向很敬业的你,作为《山西工人报》记者部主任,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绝对不会退缩,一定会率领你的记者们冲锋陷阵,担当起“探险家”的角色。尽管话多余,身为兄长,我还是再次发去短信:希望今天的你是轻松快乐的,今晚的你是甜蜜舒心的,今年的你是幸福顺利的,今生的你是健康平安的!安全躲过“非典”!你立刻发回短信:在水一方,小弟送您同样的祝福,很长时间没见面了,心中甚想。不知“非典”何时结束?想念您!读着短信,我的记忆无拘无束地蔓延起来。
最初,我是在你主持《山西工人报》“五味人生”版时,熟悉你的名字的。看着你编排的精美版面,咀嚼着你时不时撰写的情感真挚的编后语,就打心眼里钦佩你。后来,你我有缘相聚了一段,更被你那爱憎分明、沉稳诚实的性格;才思横溢、匠心独运的文笔;呕心沥血、追求崇高的精神所折服!
许是多年从事记者、编辑之故,你涉猎极广,天文地理、历史典籍、唐诗宋词、人物传记、文学名著、散文合集,无所不读。对不少的中外名著、古典诗词和你心中的上乘之作,都反复阅读,深钻细研,有些精彩的章节、传世的佳句,你都能牢记心中。你的笔路甚厚,散文、诗歌、通讯、杂文、消息、评论,无所不写,无所不通。你的散文,生动细腻、撼人心魄;你的诗歌,恬淡幽深、隽永洗练;你的通讯,境界开阔、感情浓郁;你的杂文,笔锋犀利、针砭时弊;你的消息,繁简共容、朴实无华;你的评论,直陈肺腑、扣人心弦。
你,虽然30多岁,却显得格外的成熟。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辉,敏锐而深沉。有人说,你像一轮朝阳,身上始终燃着一团旺火。我觉得,这一形容恰如其分。在记者生涯中,你用一枝笔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在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这块田园里,你根植下不尽的希望。2002年,你能作为《山西工人报》社惟一的一名记者,获得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就是很好的印证。
说起记者生涯中艰难跋涉的酸甜苦辣,你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不易呀,好多时候都是咬着牙坚持着。”是啊,那年你妈妈有病住院,你没能在她的身边好好陪伴,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着去采访;为了反映老百姓的呼声,你不辞辛苦,深入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偏远山区,听真话、摸实情,曾多次受到不怀好意之人的威胁和围攻;节假日,你常常拖着疲倦的身子,伏案写作,有时竟然通宵达旦。你无怨无悔,饱蘸着心血和汗水,写出并发表了许多仗义执言、情感真挚、催人泪下的长篇报道,受到报社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交口称赞。我读你的作品,感觉字字珠玑、行文畅达,由衷地感动与信服。
火热丰富的社会生活,不仅锤炼了你的坚强意志,而且激发了你更高的创作热情。从“五味人生”版到“众声”周刊,从政法部到记者部,无论工作怎样调整,无论事务多么繁杂,你从未忘记记者的职责,始终如一地为党和人民鼓与呼。盛夏,你不顾溽暑蒸人;严冬,你不惧风冷雪寒。你的那种毅力,你的那种拼劲,让我既钦佩又心疼。
你出生于晋南那块钟灵毓秀、文人辈出的黄土地,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你虽未生长在“书香门第”,却从小有着文学细胞,经常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品尝着创作的快乐。自从你走出那座土屋,那片黄土地,步入繁华都市,溶进新闻工作者队伍后,更是如鱼得水,逐渐崭露才华。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你很快就由初出茅庐的“丑小鸭”,变成羽毛已丰的“白天鹅”了。你的成功,源于农村和城市双重的丰厚生活,源于不惧艰难、执着追求的信心和勇气。为了扶持我,你还送给我一套《现代名家小集》和一本厚厚的《散文合集》。它置于我的枕边,既是一位令人信赖的朋友,时常消除我胸中的寂寞与烦闷,又是一位启迪人生的良师,使我受益深深。我的不少散文在发表之前,都是你为我斧正润色啊!尤其是我的散文集《提篮小卖》结集成册时,你作为责任编辑,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每当我捧起《提篮小卖》一书,一股感激之情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你既是我的挚友,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师长。你那鼓励的话语,永远是我在文海之中劈波斩浪的力量源泉!
只要想起这些往事,我就觉得犹如饮下一杯陈年老酒,心里便散发出阵阵淡淡的芳香……
雪君弟,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天过不去,我悬挂着的心就一天不会落下。我无时无刻不在心底虔诚地祈祷:祝你平安!
(原载《临汾日报》农村版2003年6月1日,《临汾广播电视报》副刊2003年6月10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