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避暑山庄

2013-11-27 15:1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竣工,建筑物多达100余处,总面积达564万平方米。因山庄建于群山之中,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故,康熙帝命名为避暑山庄。周围修有宫墙——“虎皮墙”,墙随山势,蜿蜒起伏,长达10公里,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对于承德避暑山庄,我早有耳闻,却总无缘前去消夏避暑。今日,虽已为百草枯萎、树木凋零的深秋时节,无暑气可消、炎热可避,但所涉身皇家帝国,也算一大幸事。

立于山巅,鸟瞰山庄。其依山面水,群峦起伏,草木葱茏,古柏参天,湖沼洲岛,星罗棋布,各式宫殿亭榭掩映于山色湖泊之中。山庄“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为假虚设”。整个山庄的布局和建筑,融合了我国南北建筑的艺术风格,博采各地名胜和园林珍品的所长,兼具南秀北雄之美,成为我国胜景的缩影,并与山庄外巍峨雄峙的外八庙相应,构成一个宽广辽阔的文物风景旅游胜地。

跨入大门,左行数步,便是一排古雅的平房。导游小姐说:“别看这平房并不宏伟,也不豪华,但在这普通的平房中,却发生过令世人震惊的大事。当年,昏聩荒淫的咸丰皇帝躲在这里,一次次批准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追认了《中俄瑗珲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我国的主权和大片国土拱手让给侵略者。慈禧也在这里同她的小叔子奕昕一起密谋,发动辛酉政变,开始了她48年的昏庸而又残暴的统治。”

怀着郁郁不欢的心情,我信步来到避暑山庄的第十八景——一片云。门殿面阔五间,殿后有楼,乾隆额曰:一片云。夏秋之际,山庄内云气氤氲,变幻莫测,极尽幻变幽深之趣,帝后及王公大臣每逢此时,便常聚于此,观赏云气。乾隆御制《一片云楼》有诗云:白云一片才生岫, 瞥眼岫云一片成。变幻千般归静寄,无心妙致想泉明。

我登上最高楼层,仰望碧空,观赏着那悠然漫游、状态万千的云朵,顿感“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在山庄三十六景之冠的烟波致爽殿,我驻足的时间最长。此处是清帝来山庄避暑时的寝宫,面阔七间,建筑高敞,室外布置的精巧富丽。每当春夏或雨后初晴,这里便烟波浩渺,令人心旷神怡。故,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咸丰十年(公元1806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曾携东、西等后妃避难于此殿。一阵阴凉的秋风,把已枯萎的白杨树叶吹落下来,发出萧萧飒飒的响声,像是咸丰帝及后妃,面对行将灭亡的王朝在悲哀地哭泣。我却感到一阵快意,因为腐败的清政府衰败之后,便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曙光。

出了烟波致爽殿,就踏入了云山胜地。此系三十六景之第八景。楼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自然磴道,攀缘而上。其据岗背湖,居高临下,置身其中,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

从云山胜地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沿湖岸惬意而自在地散步,视野里涌进荡漾的小舟,拂水的垂柳,嬉戏的鸭群,心底仿佛有一道清清的溪水潺潺流过,十分舒畅。

不知不觉中,登上了金山。此处筑亭台楼阁于苍岩怪石之间,三面环湖,一面临溪,一派江南景色。上帝阁是湖区最高点,凭栏远眺,湖光山影,一览无余。走下上帝阁,沿蜿蜒的石堤前行,即达水面,可由此泛舟湖上。我对泛舟无甚兴趣,便穿过石桥,径直来到湖心岛。旅伴劝我背靠金山,面朝湖区留照一张,说是能给未来带来好运。此话真否?我不便追究,但把这湖山的风姿雅韵留在记忆的底片,却是很有意义的。

走出避暑山庄,有旅伴问我:“感觉如何?”

我直抒胸臆:“不虚此行!”

(原载《生活晨报》副刊1999年9月22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咏月百诗百样情

下一篇: 又 过 龙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