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县 看 木 塔

2013-11-27 15:3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应县木塔,是我国最古、最大的木结构重楼式高层建筑。多年来,一直想目睹其雄姿,总是无机缘。在一个霜叶如醉的秋日,我专程前往应县,观看了驰名天下的木塔。

正午时分,我们穿过步行街,来到木塔前。抬头仰望,塔顶直插云端,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几片洁白的云朵像碧海上的白帆在晴空中飘游,衬托得木塔更加质朴巍峨。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方形,上层依塔身做八角形,全部石砌,高大稳固。上层台基和月台在各角置角石,角石上皆雕突起卧狮,其雕刻手法古朴洗练,姿态各异,系辽代原物。塔身坐在分两层四米高的石砌台基上,梁枋、斗拱层层铺作勾构,重重迭迭层累而上,看去雄浑古朴,十分壮观。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它冠表全塔,是最崇高的部位,至为重要。塔平面为八角形,直观五层六檐,其中四层是暗层,共九层,高67.31米,底层直径为30.27米。

古往今来,木塔曾吸引了无数名人志士观瞻赋诗,匾咏赞颂。据载,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北征驻跸此地,看罢木塔,惊叹不已,遂亲书“峻极神工”四个大字。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观赏并登塔,赞叹之余,亲书“天下奇观”一匾,现分别挂于五层、四层的正面。巨匾凌空高悬,字迹苍劲古朴,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精品,而且是研究记载该塔修茸年代及历史的宝贵资料。古人有诗赞曰:玲珑峻碧绮苍穹,海宇浮图第一工。百亩址墓璇地轴,六层铃舌弄大风。观瞻独出沙陀外,登赏番从殿腹中。几欲壮怀发豪兴,借为文笔写长空。

面对这中国第一,世界无双的木塔,我也禁不住击节叹赏。

驻足良久,意犹未尽。女儿拉了我一把:“爸,咱们登塔吧。”“好,登塔!”我兴奋地牵着女儿的手,沿着塔内明层与暗层夹道中以不同方位设置的木梯,一步一喘地往上攀援。我发现,底层塔身周围,有24根木柱支撑着回廊外檐。可遍观柱底石础,均无巢臼,木柱底面平立于石础之上。一守塔僧人告诉我,静止时,这每根木柱可负重120吨,若双手牵一细绳,可从木柱与石础间通过。我即刻找来细绳一试,果真如此。更奇特的是,层与层之间,用纵横交错、参差有致的木结构柱梁斗拱,相互制约,默然契合,不见有一钉一铆。这种木结构建筑不仅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世界建筑史上亦是极其罕见的杰作。塔内在五个明层中央全部供奉佛像。一层南门正面塑有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像,其面容饱满,慈祥庄重;二层置一佛(释迦牟尼)、四菩萨(左右胁侍、普贤、文殊),均盘膝打坐,造型匀称;三层置四方佛,尊尊目不斜视,各据一方;四层的文殊和普贤菩萨骑坐在一狮一象身上的塑像,是全塔保存最完好的辽代塑像。其珍贵之处,就在于它至今仍为辽金时期的原塑原彩;五层的菩萨群像,无论近睹,还是远望,都体现着造像的动态美、质感美和体态美,充分反映出辽金雕塑的高超技艺。睹物思古,我更加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伟大创举,感到由衷地骄傲与自豪!

立于木塔最高层的壁外回廊上,手扶平座栏杆,极目四望,应县全景尽收眼底。我顿感人高云低,画面壮阔,心清神爽。女儿也被眼前的秀丽景色所陶醉,身靠栏杆,摆出一个鹰飞凤翔状,让我为她摄影留念。一声“咔嚓”,便将女儿与木塔神韵、与蓝天白云、与厚重的历史,定格在记忆的底片。

走下木塔,正逢导游小姐向一个华侨旅游团绘声绘色地讲解:木塔经历了900余年的战乱兵燹和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七次大地震,而塔身巍然不动。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而体魄健壮的老人,坚强地挺立在这里,经历着霜雪风雨的严峻考验,目睹着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导游小姐的话音未落,便响起一片赞叹声。

我痴迷地加入了华侨旅游团的行列,随着他们的脚步,又向塔顶攀去……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谒 见 结 义 庙

下一篇: 永和之行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