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千禧年

2013-11-27 15:4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王友明

 

千禧年5月的一个傍晚,老战友许振江打电话给我,说老教导员王德富、老班长郭玉宝,千里迢迢专程从黑龙江鸡西市来到了驻临某部。我激动得像心里翻卷着浪花,立即和时任289医院政委的战友郭文斌,冒着淅淅沥沥的雨柱,驱车1小时,赶到驻临某部。

走进招待所,我远远地望见楼道尽头那熟悉的面孔,深情地喊了声:“教导员,您好!”教导员也看出了我,便三步并做两步,奔了过来,和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噙着眼泪,借着楼道暗淡的灯光,仔细端详着他:脸上爬满了皱纹,头发巳经全白了,假牙不由自主地晃动着。记忆中健壮潇洒的教导员,巳然变成了今日古稀之年的老人!我的心沉甸甸的,一股凄凉感涨潮似地漫过胸口。教导员也泪眼模糊地感叹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啊!”

是啊,与老首长相聚之时,蓦然回首,已经过去25度春秋了。晚宴上,多年滴洒不沾的老教导员,也频频举杯,庆贺这次难忘的团聚。教导员欣喜地说:“这些年,我做梦都想这座军营、这块热土、这方战友,今天总算圆了梦,可喜可贺呀!”老班长郭玉宝忙端起酒杯,动情地说:“教导员一直念叨着要回来看看,可总是被繁杂的事务所缠身,未能成行,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才来的。我提议,为老首长能在70岁时圆了‘回家’之梦,为我们战友能相聚在2000年,干杯!”我们一齐响应,一饮而进。大家饮下的,不仅仅是馥郁馨香的老白汾酒,而是纯洁笃实的浓情厚谊呵!酒多话多,我们边喝边说,一顿饭竟吃了两个多小时。

回到招待所,我们话别后思情,叙战友旧谊,互相介绍近况,直至深夜。大家散去了,我仍激动不已,毫无睡意,往日旧情又一幕幕浮现脑际。

记得刚跨进驻临某部的“营房”时,恰遭遇狂风呼嚎,雪花飞舞的天气。由于部队正处在初建时期,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我们只好住进帐篷里。半夜,冷风裹着雪花,铺天盖地而来。刺骨的寒气钻进帐篷、钻进被窝,从小就怕冷的我,穿着棉裤、棉袄,仍缩成一团,瑟瑟发抖。朦胧中,我感到有人在为我掖被角,睁眼一瞧,是教导员。我急忙坐了起来,他笑了笑,把我摁下:“别动,小心着凉。”说完,从头到脚轻轻地把我的被子掖了一遍,临走时,又把他身上的棉大衣脱下,盖在我的身上。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想起了家,想起了父母,心底涌动着一股暖流,眼窝溢满了感动的泪水。

当兵第二年底的一个夜晚,战友们都看电影去了,只剩下我一人值班。这时,教导员走了进来。我叭得一个立正:“教导员好!”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坐下,咱们聊聊。”他关切地问:“通过了解,你们这批兵多数想学开车,你想干什么?”我实话实说:“想学做饭。”他摇了摇头。“那就去喂猪。”他又摇了摇头。我急了:“教导员,反正我不去学开车。”他一听乐了:“看把你急的,想让你去当班长。”我更急了:“不行,不行,我哪会当班长呵!”教导员耐心地劝我:“去吧,这是组织安排的,不会可以在干中学、学中干嘛。”我没辙了:“既然是组织决定,那我服从。”随后,教导员向我介绍了许多带兵之道。从他的眼神中,我读懂了对我赋予的殷切希望。班长命令宣布后,教导员又找我谈了话,给我鼓劲加油,使我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温暖。在当班长的日子里,教导员给予我的帮助,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给予我的教诲,像至理名言,令人刻骨铭心。在教导员的培养教育下,我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名优秀带兵人。年底,部队党委为我荣记了三等功一次。我深知,这枚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教导员的一半呵!

爬格子,是我酷爱的行当。教导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亲自点名让我担任业余报道员。尽管我的劲头十足,没有休息过星期天、节假日,还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可是一年过去了,报刊上没发表过一个“豆腐块”、“火柴盒”。那阵子,冷言冷语此起彼落。面对失败,我不知流过多少眼泪,曾一度产生了退出写作圈的念头。教导员多次同我谈心,勉励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有恒心,肯吃苦,就一定会在笔耕的田园里收获丰硕的果实。”牢记着教导员的话,我拭去泪水,坚定信心,又向写作领域进军了。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教导员不仅给我购买了许多新闻写作书籍,而且把我送进新闻写作培训班深造。闲暇时,他还经常和我一起研究报道线索,敲定稿件内容。沿着他的视线,我终于打破了驻临某部新闻报道工作的空白,跨入了“红色通讯报道员”的行列。颁奖的那天,教导员握着我的手,笑了;我却握着教导员的手,哭了!

“嘀嘀……哒哒……”,一阵激昂嘹亮的号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一骨碌爬起来,拉开窗帘,霞光万道,映照得天空一片鲜艳的美丽。待我洗漱完毕走出招待所,教导员和老班长早就漫步于清新恬静的营院小路上了。饭后,我陪同教导员和老班长参观了部队的硬件建设和临汾城区的市政建设。每到一处,他们都很激动、很兴奋,赞不绝口。尤其是看到道路宽敞、整齐漂亮、商贾云集、生机盎然的贡院街时,他们感慨万千地说:“变化太大了,如若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临汾的城市建设可谓是日新月异啊!”我还陪同他们游览了闻名遐尔的尧庙和壶口。祖国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使身着戎装数十载的老教导员,更增添了一份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在我的导演下,老教导员为部队官兵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传统教育课。他深情地嘱托官兵:一定要大力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积极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为第二故乡——临汾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官兵们深被他在白发之年,仍情系部队和第二故乡,仍牵挂这里的今天和明天的主人翁精神所折服!

离开临汾后,我又陪同老教导员到运城解州参观了关帝庙;到永济参观了普救寺、黄河大铁牛;到西安参观了秦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到黄陵县参观了黄帝陵;到延安参观了革命旧址。老教导员十分激动地说:“不虚此行,这次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能见到这么多战友,二是没想到能游览这么多名胜古迹。”

望着这位1947年入伍,曾参加过黑山阻击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杀敌和解放海南岛战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并荣立大功的老首长,我心底深处,不禁升腾起一股崇高的敬意。

相聚一周后,又要分别了,无限的惆怅与眷眷之情袭上心头。握别的那一刻,我们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人人双目含泪、个个哽咽难语,心中埋藏着说不出的难受。目送老首长和老班长从视野里缓缓地消失,我的心更被别离的潮水撞击得撕裂般疼痛。我只好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一路平安!

(原载《山西工人报》众声周刊2000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乡下的小弟

下一篇: 想 起 母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