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8月下旬始,我每月都能收到两份彩色的侯马《广电时讯》。捧着这份编排精美、图文并茂的《广电时讯》,十几年来,与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交往的情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是90年代初的一个寒冷的冬天,289医院妇产五官科原主任李秉义,在参加北京军区优秀文职干部表彰大会期间,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后,医院掀起了学习李秉义的热潮。时任289医院政治处主任的我,立即写了一篇消息,第一次走进了侯马广播电视台。韩玉琴和刘文娟两位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当即答应尽快编发。我起身告辞时,她们又把我送到楼梯口,那份热情令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第二天,那篇消息便相继在电台、电视台播发了。于是,我又写了一篇长篇通讯,送给了刘文娟编辑。她看了后,深受感动,立即编发,在侯马人民广播电台《侯马漫谈》栏目中,以《人民的好军医》为题,全文播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此,我就隔三岔五地写一些消息和故事,送到侯马广播电视台,编辑们也常常来医院采访。如此,你来我往,便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交往最多的是时任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唐赵勇,记者王首建、李其林等同志。只要医院举办大型活动,我都要邀请他们参加,及时进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我任289医院政治处主任的四年间,侯马广播电视台播发289医院的稿件多达数百篇,为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4年,我调任介休某部仓库任政委。离别之时,我特意到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致谢。在我随身携带的行李中,便有四本稿件剪贴本。夜深人静时,我时常伴着孤灯反复翻阅,每每看到用蓝色钢笔标注的在侯马广播电视台播发的篇篇稿件,与诸位编辑建立起的深情便浮现眼前。1996年,我又调回289医院担任了政委之职,同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交往更加频繁了,感情更加深厚了。
千禧年初,我脱掉穿了30年的绿色军装,心想,这回同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情缘可是割断了。没想到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竟进了临汾市广播电视局,又与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续上了前缘。到任不久,我便来到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采写了时任中心主任的柴效敏无私奉献的事迹。《中华新闻报》、《经济消息报》、《生活晨报》、《三晋声屏》、《临汾日报》、《侯马报》以《奉献在他心中》为题相继发表。该文还在2002年4月全国第二届“新世纪之声”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国内广电系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山东省寿光市广播电视局的同志看到文章后,专门给我打来电话,索要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关于网络建设方面的有关材料和数据。后来,我又听说侯马电视台《7:35热线》已开播4年,共播出节目200余组,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于是,我采写了一篇消息。《临汾声屏》以《关注百姓生活 评说大众热点—侯马电视台“7:35热线”有特色》为题发表了;《临汾日报》以《侯马有个“7:35”》为题发表了;《生活晨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以《侯马电视台“7:35热线”有特色》为题发表了。这不仅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而且也使我与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感情增进了一层。原广播电视中心主任柴效敏荣退后,我和副局长刘靳锁、曹银民一起,陪同七个县的广播电视中心主任来到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看望柴效敏。新任中心主任牛高管十分盛情地款待了我们,他那豪爽的性格、幽默的谈吐、干练的作风、远大的志向,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与牛主任交往已经十几年,那只是表层的了解。真正的了解他,还是到了一条“战壕”之时。
许是我家住侯马之故,对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发展格外关注。当我第一次看到侯马电视台,那一个像一匹昂首嘶鸣、奔腾向前的“千里马”新台标时,由衷地赞叹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主任牛高管那超前的眼光,奋进的精神,崭新的理念。尤其是从牛主任的的口中得知台标的深刻寓意后,心中更增添了几分敬意。每次回到家,我总要留心侯马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新田采风》、《新任部门领导访谈录》、《反光镜》等栏目,新颖别致,催人奋进,引深思考,大受欢迎。如今的侯马广电人,经过严格的军训,强化了素质;通过挂牌上岗,树立了形象;广电大楼的崛起,成为新田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羊年春节之后,我多次去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每次都有新的变化。“5.1”前夕,听说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一次购置了价值200万元的采、摄、录、编、播设备器材,我便趁周末回家之机,前去参观学习。牛高管主任、韩玉琴总编、高建国总工等领导,陪同我观看了编辑和播出机房、演播厅、监控机房、器材保管库、收费大厅、广电大楼等重点部位。每到一处,牛主任都详细地向我进行介绍。他的介绍,立意高、思路新、层面广,听后令我耳目一新,启迪颇多。透过牛主任的话语,我品出了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当家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韵味;领略到了侯马广电人崭新的精神风貌;看到了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巨大变化。这些都让我心里充满着喜悦,都让我心里燃烧着激情。作为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的老朋友、新同仁,我怎能不感到激动和兴奋呢?!
在本文收笔之际,我衷心地祝愿侯马市广播电视中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衷心地祝愿《广电时讯》越办越好,青春永驻!同时,我也期望侯马《广电时讯》能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广电人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原载《侯马广电时讯》2002年12月5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