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霍山,晋南人并不陌生。而霍山之上的陶唐峪,却鲜为人知。
2000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应至交文友、《生活晨报》总编辑张继军之邀,专程赶到霍州,同市委书记王月喜相聚。席间,王书记不失时机地向我们介绍了陶唐峪,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饭后,我们没有休息,便驱车直奔陶唐峪。
陶唐峪,史称陶唐谷。因尧帝曾于此立宫度暑而得名,是霍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开发的自然生态景观旅游点,位于霍州市城东15公里处。据载,建都平阳的尧帝,由于访贤进入霍山。他见此处山雄水奇、谷幽石丽、景色优美,遂在此建起别宫,消暑度夏。舜时,禹奉命治水,先登霍山,随山砍木,疏河导水。西周武王封霍国、献公灭霍、隋唐霍邑之战、李世民峪中避难等,每一个历史事件,均与陶唐峪有关。陶唐峪的历史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璀璨斑斓。开发陶唐峪,发展旅游业,足见霍州市新一任当家人的远见卓识,我油然生出一股真诚的敬意!
车子沿着新修筑的水泥路,行驶至离陶唐峪2公里的山坡拐弯处,便因修路不能前行了,我们只好舍车步行。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使劲地发挥着盛夏的威力。当我们把三弯九转,坎坷不平的2公里山路甩在身后,到达峪口时,个个早已是汗流浃背了。穿过峪口,进入谷中,一阵阵凉爽的风,从山谷里飘来,从绿丛中飘来,从溪水间飘来,令人十分的惬意。夏日的陶唐峪,真是游玩纳凉的绝好去处。一道蜿蜒流动的清溪,带走了蒸腾的暑气,我顿时觉得温度降了下来,浑身舒服爽快。伴着哗哗流淌的小溪行进,我感到它是那么的明净、活泼,那么的温柔、妩媚。掬起溪水,洗洗手脸,又是那么的滑润、甜蜜。
入峪口不远处,有一铁索桥,上面铺有木板,仅能一人通行,桥栏左右设有扶手,以保安全。桥下棋布着许多峥嵘的石块,奔流的溪水在它们脚下震怒,激成一种飞溅的白沫,咆哮的吼声,随着清风送到耳边。走在横空摆荡的铁索桥上,我有点心惊目眩。蓦地,我想起了泸定桥,眼前浮现出红军战士,攀援着光溜溜的铁索,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的情景。陶唐峪的这座铁索桥,虽没有泸定桥的磅礴与险峻,却也是一处风格独具的景观。令人惊叹的陶唐丽石,随处可见。在一个小潭边,我发现洁净平展的河床石,块块都是花纹柔软,疏密有致,精美细腻,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彩色的光环。立于潭边,俯视溪流入潭处,河床石上一只头南尾北,栩栩如生的飞禽映入眼帘。乍一看,似单鸭凫水;仔细瞧,像孤鸳求鸯。更为奇特的是,有一石猴图像,水大时,如入流戏水;水小时,若岸边观望。这罕见的景观,引来不少游者的驻足赞叹。
沿着乱石纵横的小径,踩着缓缓流动的溪水,我们携手前行。一段段,谷成一隙,天成一线,只见天光,不见阳光。谷内凉气更加袭人,完全没有了盛夏溽暑燠闷的感觉,只觉得幽僻深邃,神奇壮观。有旅伴惊呼:“这山谷真是太深了!”“其实,不是谷深,准确一点说,是山崖太高。”我忙辩解道。
站在谷中,抬头观望。只见两岸陡岩峭壁的山峰,直插云端。山顶云雾缭绕,蔚蓝色的天空,几片薄薄的白云,像是被骄阳晒化了似的,随风轻轻地飘动,煞是好看。随行的市委通讯组干事王仰告诉我,这里海拔2350米,比“五岳独宗”的泰山还要高出近千米。如今的陶唐峪,虽不像泰山那样闻名遐尔,但我相信,开发后的陶唐峪,一定会以她洒脱、飘逸的山石姿态,密聚、苍翠的树丛风格,醇厚、晶莹的溪水脾性,向世人展示她秀美、刚毅、奇特的独有魅力。
惹人心醉的,还有陶唐峪的瀑布。谷中曲水瀑布相间,不论你走多远,都会有飞瀑流鸣和你相伴。这一处如银河落谷,那一处似玉珠垂帘。瀑布虽多,却各不相同。每一处都让我痴迷,每一处都让我激动。吟诵着宋人刘彦冲“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的诗句,心中涌出无尽的迷恋。我暗想,谁说只有江南才会有山清水秀,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陶唐峪展示给我们的,是造物主的原作画卷,她未经任何涂抹和修饰,是自然的美、纯真的美。这里的树、这里的草、这里的水,没有酸雨的侵蚀,没有烟尘垃圾的污染,始终保持着一种迷人的洁净。山花,没有丁香的浓烈,没有牡丹的娇艳,她们发乎自然,融入微风,带给我们的是缕缕幽香。走进陶唐峪、品味陶唐峪,我感知到原汁原味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温馨气息。
陶唐峪起伏的山峦,繁茂的林木,清爽的山风,跳跃的溪水,和着游人的欢声笑语,演奏出一支旋律轻盈、节奏流畅的交响乐曲。我用心聆听这山之声、树之声、风之声、水之声,一阵醉人的快意浸透了心扉。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个蕴含着神话传说的人文景观,如奠尧王的祠堂、清代所建玉泉寺、仙女池、水帘洞等,令人驻足其中,流连忘返。
有人说,黄山景美、峨嵋景美。依我看,陶唐峪的景观不亚于名山大川。
如若不信,请君偷闲到陶唐峪一游。
(原载《临汾声屏》副刊2000年7月25日,《霍州报》副刊2000年8月7日、2001年7月28日,《生活晨报》副刊2000年8月10日,《临汾日报》副刊2000年9月26日,《山西旅游》杂志2003年第一期)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