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县吉昌镇大田窝村,父老乡亲交口称赞着一位执政为民的村官。她就是现年5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葛翠梅,别看她是位巾帼,干起工作来从不让须眉。
认识老葛,是2002年4月扶贫下乡的时候。大田窝村是临汾市广播电视局的扶贫点,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我,第一次来到吉县,便从县长原学义的口中得知,老葛很精明、很能干,是农村党支部书记中的“一杆旗”。到了村里,一见到老葛,我就从她的脸上和眉里眼里露出的神情,看出她是一个泼辣、大胆的女人,是位可以和壮年男人比气力的女人。她的脸上虽然已经刻出了许多条皱纹,肤色较黑,显出长年的风吹雨打和日晒的深度,但满身的骨胳却比较宽大,走起路来两腿生风,浑身透着一股精气神儿。我握了握她的手,她的手也是粗粗大大的,是那种做惯农田里活的手。踏进村委会办公室,我便与老葛拉呱起来。
大田窝村位于吉县城西南6公里处,沟深坡陡,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较差。全村801口人, 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均收入1000余元。村内没有任何矿藏资源,人畜吃水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老葛说:“人穷志不能短,近几年我们响应上级号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500亩、种植刺槐300亩、苹果500亩、核桃100亩,养牛240头、绒山羊50只,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我一抬头,看到西墙壁上张贴着一幅三项建设规划图:示范园区建设;沿川基地建设;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规划图上标明,要修建人字闸坝1座、过水桥1座、小型狩猎场1个、水上乐园一座、旅游度假村1座。老葛说,这是村里的远景规划。望着这幅宏图,我打心眼里敬佩老葛的胆识与眼光。
走出村委会办公室,立于街口的高坡上南望,前面是一条公路和河流。老葛指着脚下的公路和河流兴奋地介绍:“将来,通往壶口瀑布的一级公路,就从这里经过,我们要抓住机遇,凭借壶口的优势,积极地发展自己。”我不禁暗自感叹:“多么崭新的理念,多么远大的志向!”我发自肺腑地说:“愿你们心想事成,好梦成真!”老葛看着我,发出会心的笑声。
2002年6月,我们再次来到大田窝村。老葛告诉我,朔里自然村的142户,386口人,因住在垣面上,长期被水所困,千余亩耕地也因缺水十年九旱。水,不仅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极大地影响着村民的正常生活,村里准备先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我完全同意老葛的打算,当即表示尽全力协调资金。回到单位,我立即向局长王天郎作了汇报。王局长十分重视,很快组织扶贫工作队和吉昌镇领导及老葛,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商定了饮水解困的办法。按照商定,老葛在协调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便提早行动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多方求援,终于同红山乡站台岭村达成了铺设管道,接通水源的协议。性急的老葛,说干就干。她率领村干部和朔里村民一起上阵,拉开了饮水解困工程的序幕。10月份,我们披着凉爽的秋风来到大田窝,老葛的家“铁将军”把门。一知情者告诉我,老葛在铺设管道的现场。我们驱车沿着盘绕蜿蜒的山路,来到朔里村。
找到老葛,我发现她黑了、也瘦了。村民们对我说,葛书记自从饮水解困工程开始后,一个来月没有下山,和大伙吃、住、干在一起,像这样的好书记真是难找啊!确实,作为一个女人,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协调关系,请人勘察,规划管道,筹集资金,并组织村民义务投工,争时间、抢速度地穿山越岭铺通8公里管道,将水源引进干渴的村庄和土地,一举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的老大难,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切身感受到,老葛是一位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她不仅记挂着自然村村民的饮水问题,而且也记挂着就读的孩子们。她想方设法筹资6万余元,翻修了8间旧教室,重建了3间新教室,还成立了食堂,为百余名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立于洁净的校园里,凝视着老葛那坚强的背影,我深受感动。她的举动,着实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扶贫济困的热情。
2003年元旦前夕,局长王天郎带领我们专程赶到大田窝村,为其送去饮水解困资金20000元,为贫困群众送去衣服200件,为师生们送去价值8000余元的体育和学习用品。在欢迎仪式上,老葛发表了简短且挚朴的讲话。我扭脸一瞧,她兴奋得眼里放光,脸上带笑,一口土里土气的本地话,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倾泻出来。仪式一结束,父老乡亲们便把我围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他们心目中的好村官——老葛。置身于这样的氛围,我感慨万端:一个小山村,能有这么个一心为民的好村官,那真是村民们的福气!蓦然回首,我发现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左手抱着衣服,右手拄着拐杖,笑容可掬地站在西墙根。触景生情,我想起了已故去的母亲,便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老人家说:“我已83岁,没有儿子,女婿刚刚病故,家里比较贫寒,这么多年,多亏葛书记的照顾,要不然,这把老骨头早就沤成泥了,我得感谢葛书记。”老葛赶忙说:“别谢我,要谢就感谢共产党,感谢扶贫队。”老人家含着热泪说:“你是书记,你就代表共产党!”老人家的话语不多,可对老葛的感激之情却溢于言表。
羊年来临之际,我们又一次来到大田窝,为村里送去两吨面粉。老葛陪同我们看望了五保户、特困户、军属户,她边走边介绍每户的情况。这里的村民居住特别分散,老葛却家家户户了如指掌,足见她体察民情、执政为民的可贵精神。随行的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讲:“葛书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经常亲自调解民事纠纷,逢年过节,总是把党的关怀送到贫困户,她和村民心连心,是我们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是啊,从老葛的身上,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风范,看到了大田窝村充满希望的明天!
(原载《临汾日报》农村版2003年3月2日,《临汾广播电视报》副刊2003年3月18日,《山西日报》文艺副刊2003年5月13日,《山西老区经济开发报》2003年6月5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