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山胜景”东岳庙

2013-11-27 17: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个朔风劲吹、天低云暗的日子,我随记者采访团驱车前往东岳庙。路旁的白杨树高耸云天,枝头的黄叶被一夜寒风扫尽,遍地似涂上了一层金黄色。

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2公里的柏山之巅。因山上柏树繁茂,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走近东岳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照壁中间,书写着的“蒲山胜景”四个大字。在照壁前,我们每人留了一个影,让这胜景永久地储存于甜美的记忆之中。

沿长虹磴道北上,经土地祠、卸马厅、莲云厅,即到达山门。立于山门石礅之上,我极目远眺。虽是初冬时节,柏山峰峦,却到处都是苍翠刚劲的柏树,点缀得这里依旧群山竞秀,勃勃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穿过山门,步行数十步便来到凌霄殿。该殿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的父母━━黄滚夫妇。出凌霄殿就是乐楼,乐楼分正面和侧面三座,是古时三台戏同时演出的场所,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正面乐楼的横眉上,细腻精巧的人物故事木雕,令我们赞不绝口。在乐楼背后的通道口,我看到一幅别具一格的对联,上联是“伐吾山林吾勿语”,下联是“伤汝性命汝难逃”。我边暗自称奇,边抄录本上。导游小姐笑着说:“柏山的树木之所以保护得这样好,全仰仗这副对联了。”小姐幽默的话语,引起一阵笑声。

随着导游小姐的脚步,我们跨过金水桥,直奔献亭。这里是为东岳大帝供献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该亭建于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四周敝朗,顶盖为歇山式,四角均为蟠龙石柱。或拱躯待发,或回首怒视,或腾云驾雾,或畅游波涛,或追鱼捕龟,造型精湛,生动逼真。据说,这是我国金代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出献亭往北,便是东岳行宫大殿,宫门额书“东岳齐天”。殿内木制暖阁中塑有东岳庙之主━━东岳大帝黄飞虎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相传,黄飞虎系商朝大臣,因纣王暴虐无道,遂反殷投周,同周武王联手伐纣,屡建奇功,直到战死沙场。为表彰其功绩,道教祖师封其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系五岳之尊,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并执掌幽冥地府十八层地狱。故,东岳庙建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地狱,由其管辖。我凝眸这位长须垂胸,威风凛凛的英雄,不由地生出一股虔诚的敬意!

最后,我们来到地狱。第一层是阴曹,周围廊下的梁上绘着《封神演义》故事,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由阴曹下行18个台阶,便达地平下由15孔窑洞组成的地狱。北面窑内设五岳大帝,东西两面是十殿阎君。近前观之,那履行职守,施行冥罚的各狱鬼卒,有的推磨、有的拉锯、有的挖眼、有的掏心、有的刮目、有的下油锅、有的上火炕……看着一个个青面獠牙,双目突出,切齿鼓力的鬼卒和那身首分离,缺眼无面,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的场景,我感到毛骨悚然,好像有一条冰凉的蛇爬上了脊背。旅伴们见我冷汗涔涔,无不笑话。整座地狱,共有塑像140余躯,高度与真人相等,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寺庙中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下地狱,我并不是一次两次了,然而,遍观地狱,惟有这里最气势雄壮,最阴森可怖,最幽静肃穆。尽管地狱所表现的内容荒诞无稽,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其教育训戒后人的积极作用,就塑像本身而言,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宝贵资料。

离开东岳庙,天气更加阴沉起来,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巍然秀丽的柏山,骤然变得凝重而又深沉。我的思绪,也放飞在那浩渺厚重的神秘氛围里。

(原载《市场消费报》副刊1999年11月29日)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