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搞建设

2013-11-29 09:5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傅作义先生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担任了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部长。12月2日,中央任命傅作义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1954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当选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建国以后,傅作义精神饱满地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在大陆解放以后,傅作义先生不忘台湾回归和祖国统一大业。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就积极呼吁“国民党军政人员走到人民方面来”。在1954年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他曾建议:台湾军政人员可以组成代表团来大陆参观访问,探亲访友。以后历次政协会议,台湾“二.二八”起义起义及有关场合,都发言或写文章号召台湾回归。1974年首都各界人士在京举行纪念“二.二八”座谈时,他病重不能出席,特委托董其武同志代读他的书面发言,殷切希望台湾军政各界共同努力,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50年12月当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他是较早上书党中央毛主席出兵抗美援朝的人。经傅作义建议,中央军委决定以傅作义原绥远起义的部队为主,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 兵团,任董其武为司令员,于1951年9月入朝抗美。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3月,党中央从河北省西柏坡刚刚搬到北平后,有一次,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请傅作义和邓宝珊谈话,问他们建国后打算干点什么。邓将军说宜生从小就立志为民众做事,他主政绥远时,在河套地区大兴水利,大办屯垦,老百姓很欢迎。傅说:“搞水利可以直接为人民办事。”毛泽东便说:“那你的意思想到水利部啦!”

新中国成立之后,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部长,他决心在这个岗位上大干一番。当时,面临着国民党长期失修的水利烂摊子,水旱灾害频繁,亟待修治。在党的领导下,拟定计划,依靠广大民群众、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运动,并制定长远规划,逐步由治标走上治本,除害兴利,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服务,水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傅作义先生每年都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时间,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全国各大中型水利,电力工地,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当面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他的足迹遍布各省城乡。

1952年,他到洞庭湖进行考察。然后,又转赴汉口,乘船沿汉水而上,研究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1953年。到珠江考察。1954年风尘仆仆赶到新疆,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问题。1955年,又马不停蹄地先后到淮河流域的梅山、佛子岭等水库工地视察。1956年,东北松花江发大水.他又亲临抗洪前线。1957年4月11日,我国黄河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三门峡开工,傅参加了开工典礼后,不顾身体不适,又急忙赶到晋南地区考察。因为劳累,心脏病突发。周总理闻知后,立即从北京派飞机将心脏病专家黄宛大夫送往太原抢救。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继续考察,山西省委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哩!”后来,由于省委和医护人员的阻拦,他只好派随行工作人员下去继续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2年1月间,党中央有意安排以陶铸同志的名义,请他到广州休息一段。傅作义先生表示愿意为看看水利做点工作而去,不愿单纯为休养而去。到广州后,他几乎每天去考察,一连走了五个县。到水库、排灌站、水电站工地,他总是坚持自己步行上坝,心脏如有不适,就服用随身携带的药物。

早在傅先生主政绥远时,经常在干部大会上讲怎样为人民服务时,他曾说:“如果遇到自己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不一致,发生了矛盾,那么就要放弃自己的小利.服从人民的大利,或者牺牲自己而为人民。以忘我的精神为人民服务,这就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是这样说,首先带头这样做。1963年,河北平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天津将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当时,傅先生生病刚刚出院。他从简报上看到此情况,在家里一天也坐不住,天天打电话给防汛指挥部,了解抗洪救灾情况。后来,他竟要求亲临抗洪第一线。党中央考虑到他身体不好。不同意他的请求。他就先到北京附近的密云水库查看了防汛情况,随即又赶到天津。他打着雨伞,巡视抗洪大坝,情景十分动人。傅先生的行为,对安定民心,鼓舞抗洪士气起了一定作用。

傅作义先生在他23年水电部长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积极工作,为祖国的水电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