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2013-11-29 09:5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傅作义将军一生,在工作上鞠躬尽瘁,克己奉公;在生活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是熟悉他的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称道的。他不论作为军事指挥官,还是作为行政长官,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待部属关怀备至,赏罚分明。而对自己和自己的亲属,则要求极为严格。古人有句话“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傅作义将军就是这样做的。

对待犯错误干部,他坚持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允许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误,他规定“前功不能遮后过,后功能抵前过”。按照这个原则,他处罚过不少曾经立过战功的人,也重新重用过犯过各种错误,甚至判了重刑的人。董其武就是犯过两次错误,在改正后而又被信任,提升的一个。1938年春,在绥南抗日战役中,董其武任101师师长。董部一个营长邵德禄,因贻误战机而被正法,团长李思温撤职,董受警告处分。1940年,在绥西抗日战役中,傅将军命令董的司令部与马鸿宾的35师司令部驻在一起,合击日军。不料,当董率部到达35师驻地时。该师已撤走,日军突然出现在董部正面,使伏击战变成遭遇战。打乱了傅将军总的作战部署。事后,傅将军对董从严处罚,记大过一次。受了这两次处分后,董不泄气,不自馁,愈挫愈奋,吸取教训,在新的战斗中,认真指挥部队作战,多次取得优良战果。傅将军便用“后功能抵前过”的原则奖励董,曾颁发过一枚勋章,并提升董为暂四军军长。1943年,傅又任命董为35军军长,把自己精心培养指挥多年的35军交董指挥,给董以极大的信任。与董同时受处分的团长李思温,后来改正了错误,也重新任命为团长。

刘景新是35军31师91团团长,是傅将军守涿州时的上尉参谋,属于老干部。后因绥西抗日战役指挥失利,傅将军以军法论罪,下令枪决。当时,连棺材都买好了。全师的干部考虑到刘景新是百灵庙战役中的“五位民族英雄”之一,战功显著.中外闻名,杀了不妥,请求博将军免刘一死。傅将军开始不答应,后经大家一再央求,才改死刑为交军法处关押,关了五年之久。关押期间,刘景新表现积极,释放后,傅将军仍给以任用,只是不让带兵打仗就是了。

傅作义将军对待士兵和伤病员,亲如手足,爱如父兄,关怀他们的成长,重视他们的意见。每次到部从巡视,他总是不进团部、连部,先到士兵中击看望。见到士兵,他往往翻开眼睛看眼红不:红,然后询问能否喝上开水,伙食如何?到了连队。他总是要到伙房去察看,掰开馒头闻一闻,看一看,辨别蒸得好坏。假若伙食不好,他决不答应。有一年春节,傅到医院见伤病员没有吃饺子,便找到军军需供应处。一进门,供应处的干部们正围着火炉包饺子。他当即命令供应处:马上找人赶着包饺子,包好后先给伤病员送去。逢年过节,他总要到连队与战士同吃、同娱乐。他提倡士兵直接向自己写信反映情况。凡是士兵来信,他一律亲自拆阅。平时,听到士兵的意见,要求,尽可能予以解决。有一次,看望士兵时,傅问一个战士“冷不冷?”战士说:“睡地铺,冷!”回到军部,他立即让军需部门赶制铺板,一周后发给部队。

傅作义将军尤其重视关心伤病员的疾痛。每次战斗一结束,他的第一件事是上医院看望伤病员,发慰问金、慰问品。对伤残较重,离队后生活有困难的,尽量从优给以照顾。1940年五原抗日战役后,一位排长腿部受伤致残。住院期间,其母赶来看望,提及回乡后如何养老,这位排长便找到傅将军说明情况。傅情意殷切,不仅教给这位排长回乡后如何生活的方法,而且送给他1000元作经营生活的本钱。这位排长和他的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至于阵亡将士,傅将军简直把他们当作神灵来供奉。为了永远铭记阵亡的战功,深切怀念他们,傅作义把历次战斗阵亡人员名单抄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四面墙壁全是名单。1933年长城抗战结束后,他亲自主持,在归绥修建了烈士公墓和烈士碑,将战斗经过及全体阵亡将士的名单刻在碑上。这座抗日烈士纪念碑,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重修,现在仍巍然屹立在呼和浩特市郊。五原战役后,在五原城郊也修建了烈士公墓,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傅将军非常关怀全军干部的家属、子女。在战争频繁的年月,他为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成立眷属团,集中管理全军干部家属子女。每次战斗结束,部队进行整训时,前方干部还未撒回营地,傅将军早就派人把干部家属从后方接到营地。逢年过节每户发面粉,肉和青菜若干。为解决干部子女上学问题,傅将军于1940年5月,创办35军子弟小学,取名“奋斗小学。学校设在宁夏黄渠桥。1943年5月,又在绥西陕坝创办“奋斗中学”。这两所学校,随着部队的转防而转移,曾在归绥、张家口办学,1948年迁进北平。现在,北京复兴门内库资胡同的“奋斗小学”,就是原35军子弟小学。北京紫竹院的曙光中学和小学,也是在傅将军的资助下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3兵团子弟学校。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正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傅将军对自己和自己的部属,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他33岁就当了天津警备司令。那时,天津是个花花世界,是各种腐化堕落生活的渊薮。用傅自己的话说:“是个大染缸”。傅以身作则,不吸烟,不喝酒,腐朽生活更是绝不沾染,并与部属约法三章:不吃喝嫖赌,不敲诈勒索,不贪赃枉法,有触犯者,必予严惩。他身居要职,统率千军万马,位高权大,但从不特殊,一年四季都与士兵穿一样的布衣服,夏天穿草鞋。当军长后,他平时一直只扎腰带。被褥一律为白布。吃饭不讲究,平时从不吃大鱼大肉,顿顿是家乡饭,馍馍、米粥.一节葱、一碟辣椒就心满意足。常常一天工作14小时以上,早上起床后,直到深夜12点才上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保持到逝世。

傅将军对孩子从不娇惯。旧社会,大官的孩子都是公子小姐,而他的孩子一不穿绫罗绸缎,更不胡作非为,都是身穿布衣,本本份份上学。

傅作义将军对自己的亲属,从来不循私情。他有一个弟弟和侄子都在所部工作,对于这两个人,他不因是兄弟、叔侄关系,就提拔重用他们。为了学习先进,他曾于1938年送其弟到延安抗大学习。后来,其弟中途缀学,返回部队。傅将军很不满意,批评他:“回到我身边干什么?为啥不跟共产党闯?”从此,不重用其弟。与其弟同期的一些人提拔为团级干部时,其弟仍是营级。侄子原在东北某炮兵任中尉排长,来到傅部后,三年内未给提级。傅的连襟蔡某攻打百灵庙时第一个负伤,立有战功,还是北方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所部的,同时分来的十多名干部都先后当上师长,蔡某在北平和平接防前夕,还是个保安团团长。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解放前傅的军队中。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傅将军能自觉地做到这一切,对整个部队的许多干部都是很好的教育,就是对我们今天的广大干部来说,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他这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人们都亲切地尊称他 “布衣将军!”

傅作义将军从1895年诞辰,到1974年逝世,走过了他79年的人生历程。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轰轰烈烈传奇的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他赤胆忠心,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在他的一生中,不论是参加北伐,还是英勇抗战,还是率部北平起义,还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都始终贯穿着两个字——爱国!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他“著名爱国将领。”正如薄一波同志在纪念傅先生的文章中写到:“是的,为人民作了好事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1984年,彭真同志在纪念傅作义先生逝世周年时题词:“傅作义将军参加抗日救国战争,和平解放北平,祖国建设工作及力促台湾回归的统一大业的事迹功在史册。”这是对傅作义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

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傅作义先生是“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 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1974年傅作义先生病危时,周恩来总理到医院探望他,拉着傅作义先生的手说:“宜生,毛主席让我看你来了。毛主席说你对人民是立了大功的人。”当时,傅先生似乎没有听清楚,他的女儿俯在傅的耳朵上重复总理的话时只说他是立了功的人,周总理马上接着说,“你告诉他,毛主席说他是立了大功的人。”这是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对傅作义先生的一生作出的盖棺定论。傅作义先生听到后眼角慢慢地流淌下幸福的热泪,——与世长辞。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