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市应急局应急救援科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知识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救援科科长孙涛说,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完善指挥体系。理顺全市地质灾害、地震、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体系,调整充实地质灾害、地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厘清 “防”和“救”的关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顺畅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健全工作机制。牵头组织制定全市地质灾害、地震、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工作规则及其办公室职责,建立和完善工作衔接机制。会同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建立健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应急值守、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等各项制度,制定在地质灾害、地震、防汛抗旱检查评估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建立地震、地质灾害、防汛抗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按照应急救援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各级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各县(市、区)都要明确地震、地质灾害和防汛抗旱专业救援队伍,切实承担起地震、地质灾害和防汛抗旱救援任务。
健全地震、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设置和职责分工,完善市级应急预案修订,督促各县(市、区)抓紧制定地震、地质灾害和防汛抗旱三部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应急手册,将预案的各项措施细化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开展经常性地预案演练,针对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内容。
突出重点时段应急防范。在3—5月冻融期和6—9月汛期来临前,根据专业部门提供的趋势预测或预警报告,组织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开展应急会商,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加强重点时段应急值守,确保灾情信息和救援指令传输渠道畅通,督促各有关部门严格地质灾害、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落实信息首报、续报和终报规定,坚决杜绝瞒报、迟报、漏报等问题发生。
组织应急救援行动。应急部门接到地震或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后,应迅速核实,报告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按照应急响应条件启动应急响应,视情况成立现场指挥部,按照既定程序指挥救援,同时指导事发地县、乡政府展开先期处置。
建立应急救援基础管理台账。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包括灾害信息台账、救援队伍台账、救援装备台账、避难场所及设施台账、指挥部成员及联系方式等工作台账,形成基础工作数据库。
建立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地震、地质防治、防汛抗旱的应急救援专家库,聘请具有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在监督检查、预案管理、调查评估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与工程技术单位在应急救援领域进行合作,聘请其为应急技术支撑单位。申请与省厅专家建立远程视频会诊,服务基层技术需求。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