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刚接到通知,汾河上游的二坝要泄洪,届时放水最高流量将达到1600立方每秒,咱们村存在被淹风险,要立即组织村民进行撤离。”10月5日晚上11时,曲沃县里村镇封王村会议室内灯火通明,今年60岁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天保,正召集全体村干部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对村民进行撤离。
侯天保所在的封王村由南封王、北封王、赵庄三个自然村组成,村西紧靠汾河,地势低洼,持续强降雨使汾河水流量激增,最靠近汾河的赵庄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中的多数村民在县城和城镇居住,留守村中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会议结束后,村干部立即分头行动,对赵庄村所有村民进行逐户逐人告知,天亮后赵庄全体村民必须全部撤离。
“还有21户45人,不愿意撤离,怎么办?”
10月6日早7时,汾河水位持续上涨,彻夜未眠驻守在汾河大坝上的侯天保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带领村组干部对未撤离人员进行劝导。
“洪峰马上就要来了,咱们村的群众必须赶紧撤离,一户都不能留、一人都不能落下。”由于留守在村的一些老人舍不得自家的猪、羊、鸡等家畜,劝离工作异常艰难,侯天保就挨家挨户讲政策、说道理,经过一上午的细致工作, 21户居民在中午前全部撤离。
在安排好撤离人员的食宿问题后,侯天保又赶紧前往汾河大坝进行巡查。
“乡亲们加把劲,堵住管涌,就能保住村子。”下午4时,滏河连接护岸林的一处排水涵洞发生透水,汾河水渗透坝体倒灌进了滏河,发现这一情况后,侯天保在里村镇党委的安排下,紧急组织人员对涵洞进行封堵,经过近5个小时的奋战,当晚9时,涵洞被封堵住。
23时,观测人员发现被封堵的涵洞再次出现漏水,滏河坝体出现多处裂缝渗水,坚守在大坝的防汛人员立即对渗水点进行处置。侯天保则带领部分村干部连夜组织封王村所有村民进行全部撤离,由于当时已是7日凌晨1时,村中老百姓多已入睡,“不管有什么困难,所有村民必须全部撤离,做不通工作的,我上,坚决不能落下一人。”回到村中,村干部们立即分头行动,终于在凌晨5时,将村中居住的800多人全部撤离到镇域内中条山水泥厂集中安置点。
看到百姓都安全撤离,侯天保心中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侯天保的身影。7日下午,一位防汛干部由于不了解水深情况,在通往指定任务地点的过程中,开车陷入1.5米的深水坑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侯天保只身拿着救援绳索去解救被困车辆,在只有10摄氏度的温度下,他在水中一待就是多半个小时,最终,在多防协同努力下,被困车辆和人员成功解救。
“在抗洪一线他就是我们的‘主心骨’,60岁了,还有这样的劲头,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看着在洪水灾难面前身体力行的侯天保,在场的干部群众深受感染。
洪峰过境后,侯天保克服连日来的身体疲惫,立即号召村干部,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在乡镇包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的全力帮助下,支援全村受灾脱贫户和无劳力农户抢收玉米等农作物,最大程度减少连续强降雨带来的农业损失。
灾后隐患大排查、受灾粮食理赔、道路隐患上报、漏雨危房农户转移……险情过后,侯天保忙碌的身影却从未停歇。
“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里的领头人,肩负着责任和担当,别看60岁了,干起活来,一般的年轻小伙不一定能比过我。”
作为农村实施振兴乡村的领路人,侯天保始终走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站在抗洪救灾最前沿,时刻把守护全村人生命安全这一底线牢记于心,展示了一名农村普通党员的初心使命。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