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三月的山风吹得冯三亮摩托上的护林旗呼呼作响,他骑着摩托车、带着铁锹,每天穿行20公里高低不平的山路,守护着他负责的2025亩林地。
今年60岁的冯三亮是大宁县太德乡曹家庄村村民,也是一名护林员。护林旗是护林员的标志,上面印着“身在绿海中,防火记心中”几个字。随身携带的铁锹固定在摩托车上,用来应对突发的火情,也是上山下山行走时的“拐棍”。
清明渐近,又到一年上坟祭祀的时节,在大宁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文明祭祀的同时,护林员依然没有放松警惕,增加巡逻时间,加大巡逻力度,带着喇叭向林地周边村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杜绝传统祭祀时发生焚烧现象,避免山火毁林。
“清明节前后是护林防火最关键的时间节点,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谈到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冯三亮说,这段时间要比往常起得更早,睡得更迟,只要人在林子巡逻,焚烧祭祀的人就有所忌讳,即便出现小情况,也能及时赶到劝阻,扑灭明火。
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绿了荒山,富了百姓。植树造林还给很多群众提供了护林员就业岗位。在曹家庄村,张新平、呼麦旺、杨新何等都是购买式造林的受益者。荒山造林后,他们被大宁县林业局聘为护林员,不出村子就找到就业岗位,每年有一万元收入。
“我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当护林员不太累,但需要责任心特别强,尤其遇到清明、过年这样的节日就更需要多下功夫。”冯三亮说。
作为同村的护林员张新平,他每天也跟其他护林员一样,遇见村里人会提醒大家不要让牛羊进入林区,以免毁坏树苗,然后再到牛羊常去的几个地方巡山。近段时间以来,为了做好清明前后的护林工作,他与冯三亮等结伴护林,每天晚上轮流值班到深夜,确保林地无人后才回家休息。
“荒山绿了,野鸡、野兔多了,半夜里能听见猫头鹰的叫声了。”冯三亮说,“金山银山,不如我们的绿水青山,现在山好看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变美了,乡村也感觉有了活力。”
记者 孙哲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