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从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者来看,人们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皆是使用生产工具进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满足人类生存生活所需要的物品。从现代社会来看,生产力反映的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安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变换关系的能力。安全生产是一种社会的机体的功能,从这方面说抓安全生产就是发展生产力。
安全生产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新的内涵和意义,尤其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安全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是更高层面的精神需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幸福指数的衡量标尺,是人类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改革开放进行到攻坚期、深水区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随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凸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整,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有些干部眼中,成功就是物质的竞技场,发展就是经济的锦标赛,一切“经济挂帅”。在看到本地区经济出现增长缓慢时,就会不择手段的发展地方经济。对一些企业立项时准入门坎一再降低,安全底线不断突破;建设时放任其“先上车后买票”,无视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运行时重生产、轻安全,隐患重重,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财神”变成了“灾星”,“引资”变成了“引灾”。另外在经济运行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企业效益降低,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也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投入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祸根。随着工业现代化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劳动力市场表现出劳动力安全知识贫乏和安全技能缺失,不按规程操作或“违章操作”也是事故多发的另一重要原因。第三,事故一旦发生,不仅对当地政府形象造成了影响、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事故的调查处理,干扰和影响本地区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凡此种种都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虽然短期内看不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有了安全的生产,就有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就有了一种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2014年7月14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通报的情况看,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实现了双下降,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曾批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思想意识,领导重视哪个方面,哪个方面的工作就会落实的比较好,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安全工作正常开展起着“方向盘”和“发动机”的双重作用。强化红线意识和树立底线思维既是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安全发展的理论核心。
二、健全安全生产的考核机制。考核工作是日常工作的指挥棒,考核什么,什么就容易引起重视。所以在考核中不仅要考核经济增长速度,还要考核安全指标的降低程度。加大对安全工作的考核权重,是改变“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有力举措。大家都知道安全工作压力大,曾经有一个时期,安全事故的发生,安监工作者似乎是罪魁祸首,有的地方出现了集体辞职的现象。而当荣誉和机会来临时,他们却是看客,荣誉和利益是部分人的,重用的机会是搞经济工作的,这种郊区化和边缘化现象,对安全工作是非常不利的,是对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客观正确对待的结果。对于干部在安全方面的考核,一方面要对干部任期内的安全工作加以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对案件干部在畏难之时给与更多的支持和关心。这是一种被肯定的政治,从而激发安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工作热情和激情是产生生产力的源泉和动力。
三、明确责任,严格问责,奖罚分明。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落实责任是抓好工作的灵魂,这就要求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规定的出台,为落实责任注入了一剂强化剂。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关系在安全生产问责中得不到公正对待,往往发生事故后,主因追究不到位,外因处理过重,为处理人而问责,为给社会一个交代而处理人,应对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严格问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客观公正的问责能激发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问责不公也能给监管人员造成管与不管一个样的负面情绪,从而形成负面效应。所以必须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受益谁负责,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监管和问责。
四、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在全社会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和掌控力,目前在电视和网络上对关于安全报道很多,但很多是报道事故的发生和抢救,对安全知识的普及却很少,群众只是看了热闹,没能真正汲取事故教训,应对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能力还很弱。当灾害真正来临时,群众并不会自救、发动周边人互救,盲目施救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从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
我个人认为应把安全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成长经历中,时刻都做家庭安全的守护神,生产违章的监督员,安全知识教育的义务宣传员。安全氛围的营造和安全知识的普及是推动安全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作者系曲沃县县长助理 秦官堂)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群众路线对金融案防工作的启示
下一篇: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突出以民为本这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