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举制度利剑 直指“舌尖上的腐败”

2013-10-22 08:06: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卞志强)自我市开展专项治理“吃喝不正之风”工作以来,侯马市重拳出击,果断亮剑,斩断“舌尖上的腐败”。

侯马市从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入手,开展了“抵制吃喝不正之风”、“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筑牢“防火墙”,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廉政意识,保持清廉本色。一位机关干部深有体会地说:“‘公款吃喝’不仅败坏党风,而且影响社会风气,就应该坚决杜绝。”狠刹“吃喝风”的思想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关键。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吃喝风”的顽疾,侯马市实行定点接待制度,于今年6月下发《关于公务接待实行定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实行定点接待,由各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定1至3家定点饭店,并报相关纪委、财政部门备案,不得擅自扩大定点范围,不得使用高档烟酒,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和范围。

同城公务就餐也是“吃喝风”滋生的温床。为了杜绝同城互相“请吃风”,侯马市严格工作餐制度:凡建有单位食堂的,一律在单位食堂安排工作餐;没有食堂或不具备条件的,在定点饭店就餐;在定点饭店之外的同城餐饮费用,不得报销;必须在定点饭店之外的餐馆就近用餐时,一次性消费300元以内的,按规定报销,超过300元的,报市纪委监察局审核后方可办理报销。同时要求,公务用餐严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

在此次专项治理中,侯马市还启动了实名登记制度,进一步推进专项行动的开展。

“以前,有的单位公务接待只写‘公务接待餐费’几个字,接待对象、公务内容、消费金额等含糊不清,事后也不能还原实情。”一位多年从事公务接待的干部告诉记者,实名登记制度启动后,要求各单位设立公务接待费用明细台账,接待时间、接待事由、来客人数、消费金额等都进行详细填写,“这就从关键环节上卡住了大吃大喝的行为,也为公务接待工作建立起了档案,使接待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报销入账是管理公务接待消费的最后一个关卡,如何把好这一关卡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侯马市严格“三单合一”报销制度,统一印制了《侯马市公务接待用餐登记单》,规定各部门单位在公务接待费报销入账时,必须做到公务接待用餐登记单、原始消费清单和加盖定点饭店公章的专用发票“三单”齐全,使接待之事、接待之人具体化、明细化,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公款吃喝的漏洞。

一个单位每月、每年的公务接待费到底能开支多少?之前只有该单位领导和少数经办人员知道,多数群众则不清楚。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侯马市实行公示报告制度,要求各单位每月公开公示上月公务接待开支情况并上报,同时探索公务接待费公示由单位局域网逐步推向互联网,使普通民众对该单位公务接待开支情况一目了然。

针对此次专项行动,侯马市在设立举报电话、鼓励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投诉举报的同时,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和支出情况的审计监督,通过明察暗访、重点检查等方式,亮剑“舌尖上”,狠刹“吃喝风”。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