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村是尧都区金殿镇的大村,也是金殿镇关工委树立的示范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们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五老”优势,促进了新农村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的新局面,先后被临汾市评为“五好”支部、尧都区“红旗支部”、尧都区法制教育先进村。我们主要抓了四项建设,发挥了一个优势。
镇党委任命我为村关工委主任后,我调整和充实了村关工委班子,推选“五老”王兴虎为常务副主任,学校校长为副主任,吸收妇联等同志参加,使关工委成员由3人增加到12人,并进行了人员分工,做到了责任到人,还设立了“一室三校”(家长学校、科技学校、法制学校)和读书室。
为了真正把关工委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做到常抓不懈、不断完善,我首先抓班子自身建设,支部征订了《关心下一代》《中国火炬》《老年报》, 制定了学习制度,通过学习提高了老同志工作水平。其次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书记、村长定期参加关工委工作汇报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室三校”的活动制度、辅导报告制度、读书室阅读、借阅登记制度等,都责成关工委成员具体分工管理,使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镇关工委要求村级关工委必须有办公室和活动阵地,我把我的办公室腾出做关工委办公室、活动室和老年活动室合用。2010年我村建设成教学大楼后,把原来的三间教室给关工委做“一室三校”使用,进行了装修,设置了6块版面,各项制度版面上墙,增添了桌凳书柜,铺了地板砖等;为了老少开展各项活动,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村投资了40余万元,安装了两个篮球场,设有两套运动器材,街道安装了路灯,全村大街小巷地面硬化面积4万平方米,供村民健身活动。全村设置了3块黑板,关工委专人负责,定期更换版面内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老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阵地乐园。
苏村学校教室年久失修,为了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改善校园环境,我们积极筹集建设资金,经多方申请,教育、文化部门投资180万元(其中村级投资25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可防9级地震的教学大楼,地面全部硬化,更新了150套学生桌凳,配备了远程教学设备、电脑、购置了图书3000册,校园设施、文化环境焕然一新,给学生营造了学习、文体、娱乐一体的美好乐园,获得了尧都区教育发展先进村称号。
我们立足本村生活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青少年道德思想的需要,以“五老”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村、校办学条件,对青少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
通过学党史、村史、改革史,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五老”王兴虎、王建政经常组织学生通过讲改革开放30年巨变和新旧对比,使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本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杨青山讲战斗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老少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理想信念有很大提高。“五老”带领青少年参加了村环境卫生整治、年关组织学生慰问军烈属、给五保户浇花、擦玻璃等活动,涌现出许多拾金不昧的好学生,提高了青少年道德品质。
指导青少年开展了绘画、书法、剪纸等活动。王兴虎、王建政负责利用双休日,利用兴趣爱好,常年组织培训,每班两小时,有20余学生主动参加,现有书画展物100余种,学生高兴、家长满意。
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利用报教育青少年。村关工委王兴虎、王建政、王通山、孟冬玲在全村设置了3块黑板,宣传党中央在农村各项政策、三史教育,村好人好事、农业科技知识、村民道德等,5年来认真负责、坚持办报100余期,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每逢双休主动组织有特长的中老年朋友参与各种文艺活动。如组织了130余人锣鼓队在重阳节、农民艺术节上表演等。老年朋友们有唱红歌的,有跳舞的,有耍龙灯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十分丰富。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高尚的、永葆青春的事业。我们村将继续以高标准创建“五好”关工委为抓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多做贡献。
王奇宁(作者系尧都区金殿镇苏村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把握科学理论探索发展路径
下一篇: 从“三破三立”中实践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