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个体系”强化科学考核

2014-11-29 10:39: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提高考核科学化水平,是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隰县从三个方面不断健全完善考核体系,探索建立了以“实绩导向、突出差异、日常监督、考用结合”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了考核工作“风向标”、“指挥棒”作用。

一、构建“1+1双百分”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差异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实现考核导向功能的基础,根据不同类型的部门和不同级别的干部,立足实际,制定科学细致的指标,体现对不同部门、不同干部的具体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督促、激励的作用。隰县建立了“1+1双百分”指标体系,既分解落实市下达任务,又充分结合本县实际、凸显部门特色,突出考核差异性,使年度考核更客观公平。

第一个“1”,突出重点,兼顾差异,体现公平。指标内容包括市下达任务和县确定共性指标,突出对产业改革、生态文明、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和党的建设进行考核,针对不同单位性质和业务内容,分为乡镇、党群团、经济管理、执纪执法、综合管理、社会事业、省市驻隰单位七大类,同时根据是否承担市考核指标等内容又将政府部门分为两类实行差异化考核。

针对科级干部、副科级干部和普通干部等不同层次对象,制定不同标准,分层分类考核,让同一类型的单位,同一级别的干部在同一规则下“竞赛”。

第二个“1”,围绕中心,突出特色,体现个性。总范围固定,考核指标内容紧紧围绕全县“五个年”、“三项整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玉露香”特色产业等中心工作任务。具体指标灵活定,各单位职能和各乡镇根据实情,由单位初步确定,分管领导审定,最终四套班子会敲定。例如,在新栽植“玉露香”任务指标设置中,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乡镇宜林土地面积、地貌地况等因素,对乡镇种植任务进行了多次调整,使目标任务更切合实际,防止了考核压力下个别干部“造假应付”等不良现象。个性化指标体系的设置,既突出了中心工作,又体现部门个性,有效防止考核“一刀切”,提高了年度考核针对性,实现差异化考核。

“双百分”就是共性指标和个性化指标各设置100分,通过所赋分值突出重点任务。第一个“百分”,市下达45项经济指标、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指标和部门工作任务指标占70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指标15分,“五评价”结果15分,既突出转型改革核心任务,又注重管党治党责任落实。第二个“百分”,考核主要内容是“五个年”、“三项专项整治”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扣住了全县中心工作,贯彻了县委、县政府抓好“五个年”、打造“升级版”的工作思路,落实了“改革创新、项目推进、梨果攻坚、服务群众、肃风正纪”的具体要求,实现了围绕中心抓考核,抓好考核促发展的目标。

二、构建“四查一报”五评价”考核方式体系,保证准确性考核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既要看现任业绩,也要看前任基础,既要由领导干部评价,更要有群众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历史辩证的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防止“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泛滥。隰县通过“四查一报”强化日常考核,做到日常和年终互证,通过长期表现,发展的看干部;实行“五评一体”,做到实绩和民意并重,通过不同群体评价,全面的看干部,提高了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实行“四查一报”,强化日常考核。“四查”就是县考核办和有关责任部门,通过集中督查、重点任务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访谈调查,对考核对象年度目标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并将日常考核情况记入考核结果。“一通报”就是每月一次全面通报,通报任务进展总体情况;对进度落后、落实不力的及时向考核对象发出预警通报,督促整改,抓好推进落实。今年以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和专项检查,组织随机抽查35次,访谈调查91次,发出预警通报9次。通过“四查两报”,强化过程性考核,既准确掌握了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进度,又促使各单位和广大干部把工夫下在平时,把任务落到实处。

落实“五评价”,扩大社会参与。在考核测评中,组织五个群体参与,从五个方面对考核对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一是县四套班子站在领导角度,对各单位各乡镇完成年度目标各项任务进行总体评价。二是“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基层群众,对考核对象进行评价。三是乡镇和县直部门互评,着重看互相支持力度和工作配合情况。四是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本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五是部分服务性强的单位,由服务对象对服务质效进行评价。通过“五评价”,在考核工作中走好群众路线。

三、构建“三结合”、三挂钩”考用结合体系,强化导向性用人导向是最大的导向,考核结果在干部选用方面的运用,最直接的体现这个导向。只有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公开、公平、公正的奖励或惩戒干部,才能在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明确的用人导向。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中,隰县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三个挂钩”,凸显考核导向性。

重点任务和个性指标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挂钩。围绕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全县重点工作,对评为优秀等次的乡镇和县直单位进行奖励,从2009年开始,隰县坚持每年评选“项目建设十大功臣”、“十佳人民满意公仆”和“十大人民满意单位”,对这些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奖励和宣传。今年,隰县结合个性化指标,又增设了“五个年”活动、“三项整治”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项奖,突出科学发展导向,不唯“GDP”论英雄。对考核后三名的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全县通报,并限期整改。充分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单位、各乡镇把精力集中到中心工作上,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日常考察和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选用挂钩。依托“考核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考核档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情况进行跟踪记载,并与干部日常考察识别和班子综合分析研判结果相结合,将考核档案和干部日常考察档案、识别干部台账、班子分析研判报告,作为干部选拔、班子建设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干部选拔中,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其中2位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提拔为乡镇长,对连续三年考核排在后三名的3个单位的领导进行了调整。

发现识别和储备培养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挂钩。通过考核,不仅发现一批干部、重用一批干部还要培养一批干部。一方面,将考核优秀的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外派一批、下派一批”的方式,在实践锻炼中增长干部才干。去年,全县选派52名机关干部住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派出12名乡镇和果业干部赴陕西洛川县挂职学习果业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及时发现干部队伍“短板”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为干部培训教育重点内容,及时加强。 (作者系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高涛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