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推进全世界现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赖于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首要前提是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这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当前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实现全社会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了具有政治权威的价值引领
人的观念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是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并形成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陈旧的、落后的观念不断被淘汰,新的、先进的观念不断出现,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适应现代社会的稳定的观念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个社会人的观念的发展与更新,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现代化。
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引领当时人观念形成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纵观我国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这一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并对这一时期人的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从西周时期“礼乐文明”到秦国法家“耕战”思想,再到汉武帝时期以儒学为主的官方意识形态,这些观念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尤其是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逐步成为当时和之后历代王朝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观念,也包括当代社会的人,依然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
审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了具有政治权威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在深刻汲取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品性与传统、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当代现实,顺应时代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反映民族特色与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占主导地位的引领人的观念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推动了我国传统价值体系向现代价值体系的转换。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的观念现代化中具有很强的统领和引导作用,是当前中国具有政治权威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了最崇高的精神追求
人的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体现为现代人形成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迎合当前主流意识形态,重新塑造与时代相符的价值观念的过程。观念的现代化作为现代精神文化的表征,既是现代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精神源动力,在人的现代化中处于灵魂和统帅地位。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观念的现代化所倡导的精神追求也会有所不同。近代,文艺复兴确立了人至高无上的地位,宗教改革唤起了人的自信和尊严,启蒙运动用理性引导人从愚昧中觉醒,促进了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在当前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新事物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发奋进取、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人生价值观成为了这个时代现代化观念的“宠儿”。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在当代中国引导着不同阶层发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社会成员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调动一切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实现社会现代化提供无限的动力支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最崇高的精神追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推进,客观上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原有的观念现代化发展目标,构建起“一元主导、层次鲜明、包容多样”的适应新形势的观念现代化的新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当代中国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层面提出的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战略布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目标就是经济上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越来越和谐。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追求,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拓展了新的提升空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属性,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层面提出的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当代中国,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思想解放、促进人的观念现代化,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的要求,是从社会主义公民层面提出的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出了最基本的发展目标。
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的新发展。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的观念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现代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内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拓展,如开放的心理、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勇于改革创新的心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心理;自由和守法相统一的心理;普遍的信任感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对这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的排列组合的基础之上,提炼出能够用于引领各类社会思潮、凝聚各种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其主要内容虽然仅仅24个字,但其内涵却十分丰富,涵盖了人的观念现代化所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是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我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目标,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道德准则。因此,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的观念现代化水平,推动人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社会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更是凝聚社会民众力量,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
同时,人的观念现代化也有利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人的观念现代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就在于人的现代化的观念能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无形的力量,这是由思想意识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决定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性,都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人的观念现代化作为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就是在理性引导下实现其特定目的与价值追求。这种理性的、有目的的追求,在我国现阶段就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与践行,以促进人的思想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加快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促进社会发展。
总之,当前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兴国之魂”。通过13亿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全面提升整个社会人的观念现代化水平,作用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临汾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杨旗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