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体会

2016-07-16 09:38: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提出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一个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他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现实要求,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不断受辱、不停反抗、不懈寻找的结果。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就开始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不堪境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停止反抗,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但是这些斗争都没有取得成功,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民,从当时世界上可以找到的一切理论中寻找救国真理,在1916年新文化运动时期,大约引进了约80多种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希望找到一个理论能够救中国,但没有成功。一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认准这是救中国的真理。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但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不是一开始就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挫折,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之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奠定了政权基础,但是如何在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是摆在新生政权的一个极其严肃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国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这个理论基础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的理论,如《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成果,全国上下经过艰苦的努力,三年恢复了国民经济,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还取得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38年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国策,总结了大跃进、文革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进行了新的伟大革命。21世纪之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95年以来党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8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迈向社会主义强国,就在于始终汇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之下,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但是,毋庸讳言,当前有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共产主义太遥远,丢弃了理想与方向,忘记了信念和担当,对群众感情淡漠等信仰城池失守、精神旗帜变色的认识或行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充分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并不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这一点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这是因为当今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像;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因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任炯(作者单位:市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