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县委坚持“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完善机制,下大力气补齐农村集体经济这块短板,“破零”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共有458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8.9%,其中 1万元以上的435个村、5万元以上的67个村; 5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和23个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的村也正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寻求路径,力争年底全部完成村集体经济“破零”任务。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调研,分析研判,“四个一”吃透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情况
开展一次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坚持把村集体经济“破零”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农村党建调查研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重点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破零”情况,做到了“三个清楚”,即实现“破零”村的经验做法清楚、未实现“破零”村的问题症结清楚、全县“破零”进展情况清楚。
下发一个文件,做到“心中有谱”。在调研基础上,对全县村集体经济“破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体经济“破零”及增收工作的通知》,对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做到了“三个落实”,即工作责任落实、推进措施落实、奖惩办法落实。
召开一次会议,做到“心中有法”。组织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及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对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了开展调研察实情、压实责任抓落实、找准对策见实效“三步走”实施“破零”的工作方法。
进行一次通报,做到“心中有度”。逢到乡镇、村必强调村集体经济“破零”是硬任务、硬杠杠、硬要求,是检验基层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落实的“硬标尺”,对全县16个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破零”情况进行通报,并对村集体经济“破零”进展缓慢的7个乡镇的党委书记进行了约谈。
二是挖潜开源,精准施策,“三大途径”打响村集体经济“破零”攻坚战
用足“优势”实现“破零”。洪洞具有得天独厚的“四大优势”,是全省人口大县、资源强县、旅游名县、交通要县,农村集体经济“破零”需要借力发力。借力全省人口大县,人多地少的村成立劳务输出公司,通过中介帮助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借力资源强县,依托全县12大产业园区,周边100多个村通过土地发包、租赁、劳务输出及村企联建、运输经营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借力旅游名县,依托全县250余处名胜古迹,周边200多个村借助丰富旅游资源,引进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开辟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借力交通要县,依托临汾市“一城三区”规划和现有的“六纵六横”道路框架,城中村、城郊村及交通便利村发展运输业、农贸市场、物流公司等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破零”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用好“三资”实现“破零”。据不完全统计,全县90%的村拥有机动地、集体资产或集体资金。瞄准这一优势,我们重点在盘活“三资”上下工夫,主要抓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抓做活“地产”,鼓励合理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土地流转,引入现代农业项目,实现土地租金级差,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另一方面,抓壮大“特产”,引导山林坡地和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发展核桃、药材等特色产业,集体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发包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同时,抓“三边”林带开发,利用村边、路边、河渠边发展林业生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用活政策实现“破零”。加大制度创新,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农村党建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党建经费在保障村集体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着力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加大资金支持,科学合理地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扶持有潜力的村发展集体经济;实行结对帮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直单位驻村干部和乡镇村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大力开展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定向结对帮扶活动,带项目下村,促产业兴村,从源头增强村级集体自身造血能力;积极鼓励村“两委”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增加集体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筹备成立电子商务协会,通过行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四项制度”巩固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成果
建立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回头看”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回头看”,对已经实现“破零”的村,主要查是用什么方式“破零”、用什么途径“破零”、“破零”后的资金是否入账、入账后的资金如何管理使用等;对未实现“破零”的村,主要看没有“破零”的原因是什么、“破零”中的困难是什么、如何才能“破零”、包联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破零”责任是否落实等,通过“回头看”,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精准施策,努力实现逐个“破零”。
建立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乡镇经管站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对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规范村收入开支管理,严防“坐收坐支”,坚持做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推动法治农村建设。
建立责任到人制度。全县28个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1万元的村,是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的难点村,是我县的偏远村、落后村,乡镇党政正职带头包联“破零”困难多、难度大的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联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深入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工作措施,坚持“一村一策”,确保年底全部“破零”。
建立“旬报告、月通报”制度。坚持每月10日、20日、30日上报“破零”和增收“两份台账”,坚持做到“破零”和增收工作全程监督;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与年度考核、干部选任、创先争优、岗位报酬“四个挂钩”措施要求,对“破零”工作措施不实、弄虚作假的坚决调整;对推进不力、进展缓慢、连续排名倒数的乡镇,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对年底不能完成“破零”任务的,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有关乡镇、村及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破零”工作健康有序有效推进。(作者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