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历史悠久,文化纯厚,其标示万古的象征性人物是帝尧。四千多年前,帝尧在平阳(临汾史称平阳)建都,划定九州,协和万邦,带领民众开凿水井、钦定历法、敬授民时、建立城邦、设立谤木、实行禅让,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如何利用丰富的尧文化资源,促进尧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是我市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尧文化是临汾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1、尧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尧文化是指帝尧带领上古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的总和。其中,克明峻德、以亲九州的德治文化,百姓昭明、合和万国的合和文化,允执其中、无偏无过的中道文化,以民为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文化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这些文化在历史的变迁和演进中贯穿,在传统的继承和光大中绵延,在世代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中流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帝尧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灵魂与瑰宝,也是临汾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独特资源,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临汾是最早“中国”,是华夏文明5000年的有力支撑,是中华文明的主脉。尧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更有覆盖、统领的能量,它可以串联起丁村10万年的人类文化、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获得血缘、文化的双重认同,这是发展以尧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
2、丰富的尧文化资源。临汾境内有着丰富的尧文化资源,形态多姿多彩。物质文化资源有:“尧都”、尧庙、尧陵、尧出生地。“尧都”即陶寺遗址。“陶寺是尧的都城,临汾是最早‘中国’”。这是考古界对陶寺遗址的重新认识和准确定位,陶寺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在于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至少300年。非物质文化资源有:姑射山仙洞沟、陶唐峪、尧山、洪洞“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活动。“接姑姑迎娘娘”这项民间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至今已延续四千多年,是古老尧舜文化的缩影,堪称世界上最古老、最生动的民俗“活化石”。2008年,“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良好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为发展尧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拜谒帝尧的根祖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实现尧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和创意所在。
二、发展尧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做大做强尧文化旅游产业,我市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基础和外部环境,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尧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不够,缺少承载力。目前对尧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仅限于文物静态的展示,难以找到反映尧文化的具体元素,无法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标识。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存在着历史知名度大现实知名度小的现象。二是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空间不足,缺少吸引力。目前的尧文化旅游项目结构单一,主要以观光游为主,缺少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项目,缺乏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晋南旅游圈中没有亮点,游客只能是走马观花、浏览而过。三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够,缺少竞争力。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管理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旅游环境也较差,特别是点与点之间难以连成线,对线路开发造成一定困难,极大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四是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协调不够,缺少向心力。相关行业单独规划,有关景区自我发展,市内景点串联度较差,“各是各”的问题比较突出,景点、旅行社、宾馆之间缺乏相互配合,难以形成多赢局面。
三、推动尧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我们发展尧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立足尧文化资源,推动尧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以资源融合为前提,将临汾境内尧文化的物质文化资源“尧都、尧庙、尧陵、尧山”等进行整合,形成有内涵联系的尧文化旅游线路。一是建设“尧都”。加快建设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陶寺遗址博物馆。将陶寺遗址建设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建设陶寺遗址博物馆,将5000件出土文物进行陈列,以博物馆展示的形式重现帝尧时代所创造的辉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临汾作为“尧都”的学术和文化品牌。二是办好祭尧活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恢复尧庙作为国家公祭帝尧的历史传统,每年利用清明节开展公祭或民间祭祀活动,使尧庙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拜谒帝尧的神圣场所。三是开发尧山。在浮山县城附近的尧山建立尧山森林公园,在现有帝尧台的基础上,增加帝尧领导民众抗击洪水等雕塑,形成旅游接待能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以技术融合为关键,将尧文化的展示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起来,营造全新情景体验,形成体现传统文化、充满现代气息的旅游产品。一是建设“帝尧中国城”。运用声光电、3D全息投影及场景还原技术,再现帝尧时代的社会实景,满足人们“穿越远古”的向往;深入挖掘展现帝尧传统元素,建设祭祀区、上古民俗文化展示区、制陶工艺展示区、天象历法展示区等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二是开发制作尧文化动漫产品。建立尧文化动漫园区,设计多款系列手游、网游,将“尧”形象和“尧时代”卡通化,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娱乐的同时进行文化渗透,扩大尧文化影响力。三是拍摄以尧文化为主题的专题片。邀请国内一流的编剧、导演摄制《尧天舜日》电视剧,拍摄《发现尧都》专题片,将这些电视剧、专题片通过国内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加以推广,形成尧文化传播的集群效应。
3、以功能融合为形式,调优临汾境内尧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结构,实现旅游产品与游客的互动,促进尧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开发尧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在陶寺考古遗址公园设立陶器制作、木器制作、夯土筑墙工艺展示和游客体验项目,使游客在亲自参与中感受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在陶寺观象台设立天文观测项目,使游客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神奇,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二是加快尧文化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在第一产业,将尧文化元素与当地的农产品结合起来,比如在襄汾官滩枣、洪洞莲藕、浮山小米等包装上进行加工,注入“尧都平阳”文化元素;在第二产业,将尧文化符号印刷在一些工业制品和装饰材料上,从而形成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色。在第三产业,以陶寺遗址出土文物为素材,设计开发龙盘、鼓、观象台模型等旅游商品,提升尧文化旅游的附加值。三是举办尧文化节庆活动。对尧文化节庆活动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节庆活动的每一项内容与尧文化、陶寺遗址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扩大陶寺遗址作为帝尧之都、作为最早“中国”的影响力。
4、以承办山西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政府要高起点、高定位地做好尧文化的研究和旅游开发工作,促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打造临汾文化旅游发展升级版。一是做好尧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全市尧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编制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计划,做足做好“中国根·黄河魂,这里是临汾”这个品牌。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加快智慧旅游发展。三是创新旅游投资体制。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陶寺遗址博物馆、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的支持。对于尧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的投资,要以市场投入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吸收社会资本。四是搞好市场推介与营销。借助全省旅发大会这个平台,整合宣传、旅游、文化、招商等部门资源,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充分展示尧文化旅游资源,把尧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打出去,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
(执笔人:常凤鸣 张建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