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龙 王龙龙 史小华:以粮为主 融合发展

2022-07-23 08:47: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以粮为主 融合发展

——关于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路径的调研和建议

崔正龙 王龙龙 史小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如果挣不下钱,村集体经济不仅发展不起来,还会给村集体造成损失。当然任何经营活动不可能只挣不赔,但必须做到挣多赔少,确保整体盈利。如何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整体盈利呢?临汾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和未来可预见的市场变化趋势,主要从种植粮食开始,或者说以种植粮食为主,然后逐步向特色种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工业和乡村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基本依据

  首先,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既要保障供应,又不能搞进口替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的首要功能是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作为村级经济组织,村集体首先要以种植粮食为己任,然后再考虑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显而易见,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也应当把种植粮食放在首位。

  其次,种植经营粮食市场风险最低,只要生产经营科学,可以说只挣不赔。基于目前及未来国内外形势,国家极端重视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可以清晰地预见,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未来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种粮有钱挣。当然前提是生产经营要科学。

  再次,临汾市地处汾河谷地,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大多可一年两收,且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水利交通和农电农机农技等设施比较齐全,粮食等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据职能部门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耕地791.26万亩,占全省13.6%,水库58座,机电井40967眼,农机农技农电基本实现全覆盖。种植经营粮食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尤其是翼城、曲沃、侯马、襄汾、尧都、洪洞等县(市、区)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更为显著,种植粮食潜力巨大。

  二、基本内容

  立足农村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立足村域比较优势。目前我市行政村最丰富的资源当属土地资源。因此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依托土地资源。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市行政村拥有的土地资源,大致有六类: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村庄用地、荒山荒坡、林地、水面。前三类每个行政村都有,后三类有的村有,有的村没有,但多数村拥有。发展村集体经济,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开发好利用好这六类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顺序。依据各种农产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村集体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顺序依次应该为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村庄用地、荒山荒坡、林地和水面。因为对我国而言,粮食最为重要,其次是果蔬、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再次是农产品加工产品,最后是农业服务和城市也能替代生产的工业产品。

  项目选择和产品组合。基于上述土地资源和农产品的重要性,发展村集体经济应首先立足永久基本农田发展粮食种植业,然后利用一般耕地发展果蔬、油料等特色种植业;利用荒山荒坡、林地、水面等发展畜牧养殖、林果、风电等优势产业;最后利用村庄土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和乡村工业等。按照各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土地产出率、农产品生产率、村集体经济收益梯次提升。

  经济效益测算。以粮食为主融合发展,必须清楚一个问题,即种植粮食到底挣钱还是不挣钱。目前市场上广泛流传一句话:种粮不挣钱。种植粮食真的不挣钱吗?经过多年来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一家一户生产方式下,种植粮食确实不挣钱。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授课机会和尧都、襄汾、翼城、洪洞、蒲县、大宁、永和、浮山等县(市、区)听课农民深入沟通交流得知:不计算劳动投入,减去资金成本,农民种植玉米或小麦的收入亩均1000元左右(山区少一点平川多一点)。每户按承包10亩耕地计算,辛苦一年收入10000元左右,确实不挣钱。同时也发现,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种植的种粮大户都挣钱。以流转1000亩耕地计算,亩均1000元,1000亩年均收入100万元,减去流转费50万元(亩均流转费500元),还剩50万元,再减去40%劳务支出等,种粮大户每年盈利30万元。目前我市行政村平均按拥有3000亩耕地计算,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进行统一种植,每年可盈利90万元。

  这只是最基本的收入。通过与种粮大户反复分析计算后发现,实施规模化种植,耕地的收入还会增加。一是统一种植后,耕地中的地垄少了,边角地得到利用,种植面积增加;二是生产资料因为大量购置和统一使用投入成本会降低。据种粮大户计算,两项合计每千亩耕地至少增收10%以上。按10%计算,每村3000亩耕地,年盈利将达到118万元。三是秸秆收入。据种植大户计算,种植小麦亩均产秸秆0.3吨,种植玉米亩均产秸秆1.5吨(湿)。近年来每吨小麦秸秆市场价400元-600元,玉米秸秆每吨120元-150元。按最低价计算,3000亩小麦可增收36万元,3000亩玉米可增收54万元。粮食和秸秆两项收入合计,村集体年收入可达126万元至144万元。这里计算的是每年种植一季。我市尧都、襄汾、洪洞、曲沃等平川地区每年均可种植两季。显而易见,整村流转实施规模化种植,这些地方的村集体每年收入会远高于144万元。

  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测算的只是规模化种植后村集体种植粮食和销售秸秆的收入。如上所讲,除了永久性耕地,每个行政村还拥有一般耕地、村庄用地、荒山荒坡、林地、水面等。通过粮食种植积累资金延伸综合利用,村集体每年的收入显然还会大幅度增加。

  三、基本政策

  以种植粮食为主融合发展其他产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目前亟需解决的有两个问题。一是资金问题。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去年底各行政村都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急需要资金。二是经营问题。按照中央政策,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董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囿于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现阶段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对担任理事长(董事长)有为难情绪。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村集体经济很难起步发展。

  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建议可以从三个渠道解决资金问题。渠道一: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特点,让党支部书记利用和广大村民世代相处、相互知根知底的邻里关系,动员农民先流转土地,等第二年粮食收获后再付流转费。通过与许多农民沟通,多数农民表示这点能够做到。渠道二:村集体流转土地,粮食种植大户支付流转费,由粮食种植大户种植粮食,通过协议向村集体缴纳租赁费或管理费。调查研究中,粮食种植大户都渴望这种模式。渠道三: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背景下粮食不愁销售且市场价格稳定的特点,组织村集体和商业银行对接,以粮食销售权做质押从商业银行贷款,解决先期流转费投入问题。

  从两条途径解决经营问题。途径一: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制定规划,对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董事长)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系统培训,直至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系统知识和拥有经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素质能力。途径二:聘请总经理,实施理事长(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作者单位:临汾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