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生存是人类文明以及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调研,总要去农田看一看,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株株稻菽、粒粒粮食,寄托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饱含着对“中国饭碗”的深切牵挂。近年来,在临汾市委、市政府正确指导下,临汾“三农人”坚决履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的严峻考验,扎实稳妥推进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各项措施,坚定不移的做粮食安全的明白者、践行者、开拓者,全力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
一、牢记领袖嘱托,做政治上的“清醒明白者”
仓廪实,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临汾市作为山西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15%。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粮食播种面积751.8万亩以上、总产42.5亿斤以上目标任务不放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层层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坚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22年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06亿元,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8073万元,第二次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也即将发放。2022年全市小麦入保面积92.06万亩,玉米入保面积268.78万亩,夏种玉米保险正持续推进。时下,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97.6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6.1%;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大豆播种10.98万亩,占任务10.8万亩的101.67%,为全年粮食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保供稳价防通胀、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强化责任担当,做行动上的“坚定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这即是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更是指引我们将“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转化为实际行动。2021年,一场“最强秋汛”为临汾“三农”带来了严峻考验,以减灾减损、抢收抢种、抢修抢建为重点的“三秋”大会战,在平阳大地全面打响,160名农业专家、514个帮扶队,日夜奋战,帮助指导农民抢收抢种、抢排积水、抢修农田,坚决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基本实现了灾年不减产,并圆满完成了301.73万亩冬小麦种植任务。2022年开春后,由于冬季小麦晚播面积达到76%,一、二、三类苗情比例仅10:20:70,针对这种情况,全市大力开展“科技壮苗行动”“虫口夺粮”“抗旱保夏播”“三夏龙口夺食”等活动,持续深化落实“专家团队”包联服务机制,把市县农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力量全部投入到生产一线,察苗情、察墒情、察病虫情,分区域、分苗情精准指导,向精细管理要产出、要产值,通过小麦春浇、追肥、除草、中耕等田间管理工作,最终,小麦苗情比例转化为37:46:17。翼城县唐兴镇东关村水地小麦示范田,亩产小麦855.13公斤,再次刷新全省水地小麦单产历史纪录;尧都区大阳镇岳壁村旱地小麦示范田,亩产小麦579.9公斤,创造了面积3亩以上连片种植旱地小麦全省高产纪录,全市小麦单产、总产均好于预期和上年。
三、坚持科技引领,做创新上的“勇敢开拓者”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临汾“三农人”聚力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转变,聚焦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相统一。抓数智赋能。持续推进卫星遥感应用、生产数据分析、生产过程监管、质量追溯管理、农业电子商务、农村事务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22年,新打造36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27.2万亩高标准农田,用数字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苗情、墒情、病虫情,让好地多产粮、产好粮;抓种业振兴。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科研优势,筹备建立市级现代育种创新中心,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了2000亩谷子良繁基地,持续推进小麦良繁基地建设,收获面积达到6.2万亩以上,预计生产小麦良种3000万公斤以上,可推广300万亩以上,确保我市及周边谷子、小麦良种安全供给;抓机械强农。全市30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70%以上的农业生产任务,实现了代耕代种、代管代收,联耕联种、联管联收;2022年我市机收小麦299.42万亩,机收率达到99%,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以内;机播玉米176.3944万亩,机播率达到了99%以上。参加小麦机收、秋粮复播、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的农业机械达到6万余台(次),实现了小麦抢收、秸秆综合利用、秋粮适时播种同步推进;抓生产托管。引导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努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目前,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托管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成功总结推荐永和县“搭建智慧服务平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产托管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抓链条延伸。全力以赴抓好粮食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带动粮食生产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共有24家,各县(市、区)依托主导产业谋划了43条全产业链,其中霍州小麦被确定为省级全产业链重点链,预计可获得扶持资金800万元。
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动力在政策,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放松。迈入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进”字加力、“保”字托底、“干”字提效,发扬连续作战、协同作战、顽强作战的作风,坚决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