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国有企业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要紧跟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积极向市场化方向进行转型,建立健全灵活多变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转变传统思维 树立全新理念
对于国有企业管理者而言,要认识到企业市场化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市场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经营特点和人力资源的了解,积极转变管理思维,树立市场化转型背景下的人才管理新理念。
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一方面要学习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性化管理策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员工的差异化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划分提取出每一名员工的优势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分类,特征比较类似的员工可以归为一类。根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再分配到合适的岗位,就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国有企业要创新管理理念,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把引进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把人才的培养也要列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同时,企业还要转变管理理念,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发挥人才的内在价值和潜能。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向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宣传紧跟时代潮流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理念,鼓励他们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
重视文化建设 提升职工素质
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有没有活力关键看文化建设搞得怎么样。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要针对职工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并融入文化建设,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职工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实践素养,而且能够提升职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通过培训活动不仅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深入人心的安全观,而且能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以往,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之下,企业没有重视员工的个性化特点,针对性不强,而利用大数据则可以通过相应的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达到最佳效果。
为了提高职工的参与度,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企业要重视文化宣传活动,为职工创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可以创建以“新时代新职责”为主题的活动,利用活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还可以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宣传方式。
读书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润滑剂”,企业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通过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工作指导、心理疏导,引导广大国企职工积极参与,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其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科学知识启迪思想、光明未来激励奋斗,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国企职工。
推动数字赋能 实施智能管理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为了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数字化建设,把数据科学当中的相关模型和方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收集数据进行共享,从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这样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就能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构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收集招聘、绩效、薪酬等数据,从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构建起相应的分析模型,从中找出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信息,也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科学合理地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本。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网络招聘获得的简历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企业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确定所需专业人才,然后通过人才特征“画像”的方式来筛选具体匹配的特征,在海量数据中找到匹配度比较高的人选,进行进一步判断之后,从而确定面试、录用的求职者。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精准把握求职者的特点,在其中找出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这一制度设立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而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建立薪酬制度时,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在计算员工薪酬时,应该依托客观的数据,把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和日常表现各方面信息数据纳入其中,通过一些不同的分析模型对员工薪酬情况进行预测和客观计算,这样就能全面了解员工的综合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管理。
在考核员工时,国有企业要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通过奖优罚劣,倒逼员工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学习,从而迎头赶上。通过这些措施,凝聚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职工队伍和管理团队,进而推动国有企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