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准选准用好干部

2013-12-14 09:30: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政之要,唯在用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明确了好干部的时代内涵,也为培养干部、选准干部、用好干部指明了方向。如何选准用好干部,是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严格标准,真正做到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把好干部选好、管好、用好。

一、选贤任能,科学选好干部选好干部,首要是用人导向,关键是机制保障,核心是公道正派。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导向不是向导,不是带路而是航标方向,用人导向就是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要求,坚持“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在解决民生问题中识别干部、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干部、在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匡正干部价值取向,让好干部有舞台,让不好的干部被淘汰。

要完善科学的选人机制。干部队伍建设是事业成功的关键环节,科学的选人机制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完善科学的选人机制,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突出公开性,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保证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改进干部任用考察方法,强调广泛性,实行差额考察,做好延伸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观察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发扬民主性,完善干部任用票决制,坚持廉政否决制,形成责任追究制;要强化选人用人监督制度,注重群众性,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搭建有效的监督平台。

要坚持公正的选人作风。选好干部,必须是坚持公道正派。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严守干部政策规定,严守干部工作纪律,以坚强党性选党性坚强的人,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要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考察、任免决策负责制和干部选任失误责任追究制等问责制度。同时,要拓宽监督广度,挖掘监督深度,实行全程、全方位监督。始终做到公道正派、客观公平的看待干部,始终做到不以好恶识干部、不以亲疏选干部、不以远近用干部,不拿原则做交易,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

二、注重培养,科学育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党委组织部门必须注重干部培养,积极探索干部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素质。通过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激发干部学习热情,促进干部理念更新、思维拓展、知识升级,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要进一步完善集中组织培训和经常性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基本理论持续学习培训,使其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实践方向;要通过严格的党性、党风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使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加强对世界政治、经济、法制、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围绕改革开放中一些重大课题,结合自身实践,提高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能力,增长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才干,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要强化实践锻炼增长才干。实践锻炼是加快干部成长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管用的途径。组织部门要拓展思维,创新方式,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选派干部到上级机关“体验式”学习,到发达地区“取经式”学习,到重点岗位“融入式”学习,到基层一线“补课式”学习,通过学习上级机关的先进工作理念、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重点岗位和基层一线的工作方法要领,有针对性地提高干部的综合素养,锤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为更好地为党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好干部,还要善于爱护干部。任何一个干部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有出现失误的时候。这些时候,组织上还需要体现应有的关怀和宽容,让干部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信任。如干部患病、家庭生活有困难时,要在可能限度内用心给以照顾,避免因为困难而铤而走险“一失足成千古恨”。对于一些非主观的失误甚至不是原则的小错误,还是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以教育勉励,帮助他们认清失误,改正错误,杜绝再犯。

三、知人善任,科学用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好干部重在选,贵在用。组织部门要准确识人,更要合理用人,把好干部用好。

要因岗用人,人尽其才。“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给干部合适的“位子”,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现实中,好干部不一而同,有的擅长具体业务,有的善于通观全局,这就需要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特别是应当善待那些“有棱角”的干部,他们虽有些个性,但更富原则性;应当保护那些“狮子型”的干部,他们虽易得罪人,却更富创新力。既要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压担子,又要重用政治可靠、经验丰富、年龄稍大的“老干部”,打造年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干部队伍。

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抓好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是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需求。要突出重点对象,加强对执法、执纪和掌管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要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要把握重点内容,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等加强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监督;要注重关键时期,加强干部在婚丧嫁娶、职务变动、工作调动、退居二线或退休前夕、逢年过节、生病住院等时期的监督。同时,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多角度、全方位覆盖其任职行为、生活行为和社交行为,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时刻警醒自己,不但在工作圈内公正合理用权,在生活圈、社交圈中也洁身自好,做社会的楷模。

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考察和了解干部,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把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工作生活状况真正掌握起来。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要看现在的表现,又要看过去的表现;既要考虑客观环境和制约因素,又要看主观努力;既要看优点,又要看缺点;既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干。不仅要听一些领导同志的看法,还要了解干部的反映,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作者系古县组织部副部长 李秀)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