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009-01-24 08: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提起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些老同志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作用,也很自然地把它看成是我党工作的一大优势。那时我们的敌人怕共产党“赤化”,实际上是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胜利。而今,中国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全党工作重心早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现实,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重要不重要,还是不是我们党的工作的一大优势,还有没有强化的必要?回答是肯定的。不论是在战争年月,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需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盏明灯引航,任何一点动摇都是错误的。
首先必须认识到,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任意确定的工作方法,而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在她的进程中,不仅不需要隐瞒自己的观点,而且必须公开地说明自己的主张,只有把自己的主张宣传给群众,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告诉给 群众,群众才能自觉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朝着共同的大目标奋勇前进。
其二,要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社会劳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把“物质激发”和“精神激发”统一起来。现在是“物质激发”有余,“精神激发”不足。实践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除了“物质激发”之外,同时还必须有“精神激发”,只有把这两种“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一种持久的动力。这是因为:(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离不开金钱,必须握有一定数量的金钱,才能有生活保障。但是人们追求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民主、自由、荣誉、美德、和谐的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和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目标。(2)只有“物质激发”,而无“精神激发”,物质激发出来的动力就会出现“畸形”。这就需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教育、扶正、指明前进的方向。
其三,人是要有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的,没有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也就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个不可战胜的力量。过去,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都是有共同的信仰和明确的奋斗目标的。那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动员起千百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积极地工作和参军参战。现在我们也有明确的共同信仰和奋斗目标,这就是: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人类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然而,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凝聚到这一伟大目标上来,团结一致,甘苦与共,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四,有人说,现在是以法治国,而以法治国,也不能削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反,只有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地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才能更好地实现法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教育人们遵纪守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而且还要教育人们崇尚道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法治”和“德治”相辅相 成,才能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五,有人说,现在社会上物欲横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灵了。这“物欲横流”正说明需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引流”,这“不灵了”,正说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在我看来,只要全党和全社会各个部门都动起来,整体推进,形成社会氛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灵起来。须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又是个“矫正”人们思想的带有个性的工作,必须是各方齐动,配合默契,整体推进,方能奏效。
总之,要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要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步步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灌输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头脑中去,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调动起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冲破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胜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