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韧

2009-03-19 17: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郝宏伟,1972年生,大宁县徐家垛乡南桑峨村村民,现任临汾市残联肢残协会委员,2008年全市见义勇为三等奖的获得者。2006年5月7日,左腿高位截瘫的郝宏伟在从县城返回南桑峨村途中,行至昕水河白马槽村时,只见两个小孩不慎落入河中,不顾自身安危,拖着一条腿毅然将两个孩子救起。当孩子家人拿出500元酬谢他时,他婉言谢绝。
 1982年,年仅10岁的郝宏伟意外失去了左腿,变成左腿高位截瘫。1988年初中毕业之后,被迫终止学业。当时家里贫困,为了生计,他只好来到临汾学修家电。郝宏伟说:“我当时学了半年就出师了,跟着师傅不挣钱,就想自己干,但没有资金,家里也负担不起,开不起门面,于是就走家串户,那时走家串户的效益并不好,有时还得义务修,一年到头手里还是攒不了几个钱。”1994年,郝宏伟转行临汾聋哑学校被服厂(现在的亚龙制衣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被服工人。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但1997年与妻子结婚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份工作,“被服厂每月工资七八百,在当时算是高工资,但家里全靠我一个人支撑,有老婆和孩子花销,还得给父母攒点钱,这点工资远远不够,想出来自己干。”“1998年我和妻子在尧都区新开路开了个小饭店,卖面食和小菜,干了一年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只好关门。”“你不知道,经营小饭店的关键是厨师,我的身体不方便,我们雇厨师还得巴结厨师,哄不好厨师的话,他炒菜时本该放一两肉,就给你放半斤,每个月挣的钱都给厨师服务了。”听郝宏伟说完,妻子“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自己也咧嘴笑了笑。“2001年开始跑三轮,政府照顾我们残疾人,什么费用也不用交,而且残联对我们残疾人也很关照,现在我和妻子买了两部三轮车,两个人跑,生活总算有了着落。”苦难的经历、疾病的磨炼、底层的人生体验造就了郝宏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生活当中的郝宏伟可以用清苦来形容,但他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心灰意冷,反倒是很乐观,也很知足。妻子说起郝宏伟有些自豪,也有些感伤,总是说着说着就禁不住哭了,她深深懂得丈夫的艰辛。
 为了两个孩子的学业,郝宏伟和妻子在造纸厂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月租80块钱左右。时值寒冬,屋里很冷,即使坐在燃着蜂窝煤的小火炉旁边,还是忍不住打哆嗦。郝宏伟一边沏茶,一边同记者聊天。
 他的笑容憨态可掬,但你能从他的脸上看到他的内心,清泉一样透亮。郝宏伟说:“做人要凭良心,时代改变了,生活也好了,我们不能忘记社会带给我们的温暖。”多年来,郝宏伟怀着感恩之心,用 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收集着爱的种子,亲人的关爱、朋友的鼓励,都在他的心中扎根长成大树,成为反哺社会的绿荫,他超越残缺,以豁达的心胸善待生活,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用单腿支起了理想的风帆。
 “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郝宏伟尽管身残,但是志坚。梦想使他的人生峰回路转,也为他自己的人生谱写了一曲五彩的篇章。1995年在山西省残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摘得了一枚银牌,1999年山西省残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获得铜牌,2002年他又获得山西省残运会男子50米自由泳和100米自由泳两枚金牌,也获得了山西省残运会道德风尚奖。
 妻子笑着说:“他从小就爱游泳,原来村里有小河,练出来了。”提到荣誉,郝宏伟和妻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郝宏伟动情地说:“磨难也是一种幸福。”无论是他笑谈苦乐人生,还是竭尽所能为社会服务,那份快乐和充实,奏响的是一曲健康完整的生命之歌。

  本报记者 刘玉林 见习记者 郭强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