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时代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工作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翼城县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任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围绕重点,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重点,通过党员承诺活动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形式。继续深化党员承诺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以及“百包、千联、万扶”等活动,不但让农村无职党员有事可做,而且有更大的发挥模范作用的空间;鼓励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领办产业化项目、兴办示范基地、创建服务组织等形式,争做致富带头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路人;从继续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创新农村党员联系群众模式,通过在广大农民党员中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建立“党群致富共同体”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内涵。立足农民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推进全县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决抵制和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情绪,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主动想办法、出主意克服困难。三是创新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模式。在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前提下,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按照“四提高一消除”的要求,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建立健全了“群众推荐、重点培养、党委考察、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新机制。四是创新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模式。建立上下联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党员技能培训体系,引导农村党员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
二、狠抓难点,以解决目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是把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把党员的短期技能提高与学历教育、更新知识体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内容单调、形式单一、资金不足、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三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大局,按照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原则,探索建立、完善适应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教育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管理手段落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处置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等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进行符合实际、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大力解决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的坚持经常教育难、管理监督难等问题。
三、突出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党员电化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远程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手段对党员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努力构建互联网、远程教育网、光碟课件“三位一体”的党员电教网络;通过创建党建网站的方法,搭建党员教育和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拓宽党员电教渠道;建成了以播放点为主,互联网、远程教育等为辅的党员电教新网络,及时地向广大党员特别是外出流动党员发送和交流党组织工作的信息,经常收集、下载、发布党的农村政策,党建信息、种、养、加等实用技术方面的知识,供党员群众学习和参考,增强对党员的教育效果,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四、打造亮点,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们通过培育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充分利用典型引路的方法,促进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发展。一是选择了一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党组织,将其培育发展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典范,使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真正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二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宣传典型,为学先进、争先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典型现身说法,增强了典型的感召力,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三是通过认真解剖典型,及时总结他们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把成功典型的经验加以嫁接,形成适宜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系翼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孙延震 )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国资管理新体系
下一篇: 山区资源县如何转型发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