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五招鲜”提升“五老”关爱能力

2016-03-10 10:54: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襄汾县关工委创新工作思路,把关爱“五老”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起点,不仅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更注重从精神上鼓励、政治上帮扶,不断提升他们的关爱能力,增强关爱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县“五老”以离退休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为主,这部分同志离开社会中心舞台后,交往圈子缩小、同外界交流减少、信息渠道变窄,再加上半数以上老同志未能掌握网络技术,因此逐渐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边缘群体。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工作、新要求,部分老同志已明显感到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工作起来很吃力。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襄汾县关工委与时俱进地推出“五招鲜”的做法,开创了一条具有襄汾特色的关爱道路。第一招,坚持经常组织学习,创建学习型“五老”队伍。他们在老同志中提倡“三贵”:一贵是主动自觉学,二贵是紧跟(部署)及时学,三贵是坚持经常学。挂在老同志们嘴上的一句口头禅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雷打不动”。他们认真学习了中央的有关文件,大家表示,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创新理念方法,以培育核心价值观为主旨,讲好中国故事,用真情打造青少年民族之魂。经常性的学习使“五老”们更新思想观念,缩小了与青少年的代沟,打下了服务青少年的坚实基础,工作的心劲儿大大增强了。第二招,举办讲座,给“五老”充电、提质。他们特邀外地或当地老一代文化学者、青年专家为“五老”们上课,通过培训,提高其素养。截至目前,他们先后开办了如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关爱下一代、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等专题讲座,进一步开阔了五老的视野,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三招,举办专题讨论会,为把老人们的话语引导到关心下一代这个主题上,他们经常举办讨论会,每次一个中心话题,各抒己见,并将这种讨论幽默地称为山寨版的“学术讨论会”。近三年来,他们先后讨论了家风是什么、孩子们的中国梦应当是什么、孝顺父母怎么做、怎样做好家长、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需求等等。经过激烈争论,大家取得的共识是:希望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保持身心健康,未来的生活平安幸福。他们以此标准来衡量当下的教育,感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以此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第四招,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用先进典型推动关爱工作。县关工委搭建了系列平台,成立了“五老”讲师团,指定了“五老”网络监督员,在县政府门户网上开办了关工委的网页,关工委相关新闻报道受到全县关注。去年以来,他们先后组织“五老”深入襄汾三中、襄汾三小、文臣学校、景毛中心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研究,见证了部分“五老”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为这些“五老”点赞的同时,更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县中小学校中去。第五招,举办电脑培训班,让“五老”们学会操作电脑,跟上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关工委倡导老同志掌握电脑操作基本技术,与县老干部局密切配合,分期培训中老年同志。县关工委副秘书长张登荣为解除老同志学习电脑之忧,自编了《中老年电脑速成操作》教程,富有创意地画出10多张直观、简明、易记、易学的电脑操作挂图挂在墙上,解决了老年人记不住操作程序的困难。经过一周的培训,大多数老同志掌握了基本操作程序。他们在全县骨干“五老”中建立微信群,方便快捷地传递与传播新信息、新观念,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近三年来,该县关工委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认可,连续两年获得临汾市与山西省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曹文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