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发展是有效解决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近年来,尽管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很大,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的市情没有改变。临汾经济属典型的资源型经济。2009年全市煤炭采选业和铁矿石采选业产值353.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83%;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煤铁资源型产业增加值34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5%;煤炭采选业和铁矿石采选业从业人员9.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5%;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煤铁资源型产业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5%,对全市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贡献﹙包括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率测算超过10%。临汾转型发展,不是广义上的转型发展,而是煤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资源型经济有先发优势,也有后发劣势。资源开发初期,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利润高,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以后随着开采难度加大、成本升高、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优势开始消退,劣势逐渐显现,经济发展难度越来越大。当后发劣势强劲显现,逐渐取代先发优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时,资源型经济发展就进入衰退期。改革开放以后临汾经济快速发展,就是煤铁资源型经济先发优势充分显现的结果。2000年以后,煤铁资源型经济后发劣势逐渐显现,近年来集中爆发,使临汾经济发展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主要体现为:①煤铁资源开采进入枯竭期。原来支撑临汾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铁矿石资源开采基本枯竭,钢铁企业生产所需要的铁矿石绝大部分要从外地购进;焦煤资源开采也进入枯竭期,全市每年生产的优质焦煤已经无法满足本地焦化企业生产需求,30%左右焦煤需要从外地购买。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临汾经济发展的煤铁资源优势正在消失。②空气污染严重。经过多年治理,空气污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污染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要指出的是,煤铁资源型产业污染还没有根治,汽车尾气、化肥、农药、现代畜牧业等造成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③生产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对临汾经济发展造成重大伤害。④环境破坏严重。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开采一吨煤,破坏2.46吨地下水。目前在乡宁、蒲县等一些老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日趋困难。因采矿造成的地质塌陷面积逐年增加,霍州、浮山等老矿区地质塌陷状况已经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采矿对生态植被的破坏也已经相当严重。⑤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标准煤1.1吨,山西省2.55吨,上海市0.75吨,而临汾市高达3.76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2倍,山西省平均水平的1.47倍,上海市平均水平的5.01倍。另据作者调查,全国每炼一吨生铁,消耗焦炭350公斤左右,而我市高达500-600公斤,高出150-250公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水资源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⑥收入差距拉大。受煤铁资源储量上的有限性、区域分布上的局限性、开发利用上的规模性和近年来煤炭、铁矿石行业的暴利性等因素的影响,煤矿、焦化、钢铁等企业老板及部分管理者的收入飞速增长,与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平、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2005年到2008年,临汾市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次为4526元、5255元、5932元和6809元,呈逐年扩大趋势。2008年尧都区地区生产总值168.65亿元,永和县2.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67.46倍。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资源型经济的后发劣势分两类,一类是内生性后发劣势,另一类是外生性后发劣势。内生性后发劣势是指资源型产业先天就有的劣势,例如煤炭、焦化、钢铁等工业的废弃物排放,随着科技进步虽然会逐渐减少,但非常难以根除。外生性后发劣势是指资源型产业发展导致的结果,是后天才有的,例如收入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这些问题会得到某种程度克服,但资源型产业本身很难解决。根据国内外实践,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后发劣势,必须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解决煤铁资源型经济内生性后发劣势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市煤铁资源型经济的内生性后发劣势,集中表现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产安全、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怎么办?从理论上讲,办法不外乎两个:一是以科技进步为核心,整合资源,提高产业素质,减少废弃物排放、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二是发展新兴产业,用新兴产业取代煤铁资源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综观国内外产业技术水平,目前技术进步能够大幅度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安全隐患,大幅度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考虑到我市煤层薄、企业规模小、自身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又地处内陆等实际情况,要通过技术进步解决污染、安全、能源原材料消耗等问题,难度非常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跨越发展,还必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逐渐成长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根本解决我市煤铁资源型经济的外生性后发劣势,也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
目前我市煤铁资源型经济的外生性后发劣势集中表现为收入差距拉大、生态破坏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煤铁资源区域分布上的有限性,导致了煤炭工业的自然垄断性,这使得煤炭工业发展只能使极少部分人富裕,资源大县财政富裕,绝大部分老百姓和资源匮乏县财政富裕不起来。焦化、钢铁、铸造和电力工业属煤铁资源初加工业,理论上不具有自然垄断性,但这些产业投资门槛很高,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上百亿元,一般群众根本进不去,加之这些企业选址上的局限性,这些产业发展也只能使少部分人和少数县财政富裕起来,大多数群众和县财政也富裕不起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和不同县(市、区)共同富裕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为这些措施都是通过社会再分配来缩小收入差距、协调区域发展,并不能使广大低收入者、贫困县域从根本上增加收入。根据国内外实践,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共同富裕,根本途径还在于对目前我市以煤焦铁铸电等煤铁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非煤铁资源型产业,增强广大群众创业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渠道,使广大低收入者和落后县域通过自身产业发展富裕起来。
二、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体讲就是:传统的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资源型产业已经不能够带动临汾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脱胎换骨式调整,以新的主导产业带动经济跨越发展。那么,怎么对我市以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呢?分析国内外形势,结合临汾实际,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做好下列工作:
﹙一﹚以“双基地”建设为核心,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里所讲的“双基地”建设,是指把临汾建设成为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和新型铸造业基地;以“双基地”建设为核心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重新规划煤炭、焦化、钢铁、铸造、电力等五大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改变过去五大产业平行发展的格局,将煤炭、钢铁、电力三大工业由过去产品主要外销的主导产业转变为为煤化工和铸造业生产提供能源原材料的配套产业,使煤化工业和铸造工业成为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出这样的思路,主要是基于下列考虑:①临汾经济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拥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分析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体系和我市资源、产业状况,今后能够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有煤化工和铸造业。因为我市焦煤资源质量好,是全国仅有的三大优质焦煤生产基地之一。发展煤化工,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我市铸造业历史悠久,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铸造业大发展,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已经走向世界。华祥、汤荣、恒泰等企业产品畅销欧美市场,在欧美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加上我市丰产焦炭,电力供应充足,又有一定的生铁冶炼工业基础,铸造工业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向世界。②优质焦煤资源开采也进入枯竭期,近年来全市焦煤生产已经没有能力充分满足焦化企业生产需要,已经连续几年从周边地区调入原煤。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限制焦煤外销,引导企业对焦煤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化工,我们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焦煤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从中能够开发出一系列化工产品,并且随着产业链延伸,产品附加值会成倍增加。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算了两笔账:全省每年生产焦炉煤气100亿立方米,用来发电,产值为20亿元,如果做煤化工,产值可达100亿元,增值5倍。全省每年生产煤焦油320万吨,加工成沥青,产值30多亿元,制成超高功率电极,产值可达2000亿元,增值近7倍。我市焦煤是全国有名的优质焦煤,发展煤化工条件更好,然而多年来却以原煤卖掉了,非常可惜。据专家测算,我市焦煤资源储量已经不多,尚可开采25年左右。今后我们应倍加珍惜,剩余不多的焦煤资源全部用来支持煤化工业生产,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③铁矿石资源基本枯竭,目前我市钢铁企业生产所需要的铁矿石绝大部分要从外地调入,多年来支撑我市钢铁工业发展的铁矿石资源优势已经消失。同时,全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其中粗钢产能过剩1亿多吨,中央严格要求关闭中小钢铁企业。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今后国家将重点发展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和建设沿海钢铁工业基地,我市钢铁工业不在国家扶持范围。最近又明确提出:全国钢铁企业要由目前的800家压缩到200家。考虑到我市钢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技术落后,钢铁工业发展前景堪忧。要保住我市的钢铁工业,使现有钢铁企业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只有推动钢铁企业与铸造企业联合重组,变成铸造企业的生铁冶炼企业,这样既能保证铸造企业生产需要,又能够确保现有炼铁企业不被关闭。④电力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但同时也是高排放、低效益产业,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前提下,应首先保障我市煤化工业和铸造工业发展需要。⑥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把山西建设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这里我们提出把临汾建设成为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和新型铸造业基地,符合袁纯清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是袁纯清书记提出的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基地的组成部分。
﹙二﹚立足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双基地”建设为核心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能够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但很难消除资源型产业的后发劣势。突破煤铁资源局限,实现跨越发展,在对传统资源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的同时,还要立足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市实际,我们认为今后要重点发展三大产业:一是文化旅游业。临汾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非常大。这些年来,旅游发展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对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精力高度集中在煤炭资源开发上,没有形成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机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文化旅游业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大同市、晋中市的旅游业已经提前发展起来了,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着力培育市场化的旅游投资主体,形成开发、建设、促销的有效机制,使旅游业尽快成长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与其他消费市场相比,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量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市场需求还会稳定增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东西两山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发展潜力巨大。永和红枣、隰县酥梨、吉县苹果、古县核桃、浮山贡米、蒲县莜麦均已形成规模优势,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一流品牌,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三是医药工业。从市场趋势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医药产品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我市中医药资源非常丰富,多为天然生长,质地更佳,仅安泽县连翘产量就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人工种植中药材在襄汾等县形成连片优势。同时,全市已建成中医药生产企业多达几十家,创造了许多知名品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今后应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产业重组,联合做强做大,力争使中医药工业尽快发展起来。
﹙三﹚立足潜力优势,大力发展新型资源接续产业。临汾市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居全省第二。除煤炭和铁矿石资源外,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耐火黏土、大理石、花岗石、长石等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优势。多年来,全市上下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煤炭和铁矿石资源上,石膏等资源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从长远看,充分发挥石膏、石灰岩等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也是推动临汾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市场形势和临汾实际,今后应重点从三个行业进行突破。一是应用先进技术对石膏进行深加工,重点突破墙体材料。随着国家“墙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市石膏储量大、品质优,远景储量达234亿吨。目前全市石膏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销售不畅,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必须坚持政府扶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优势,促进石膏加工业快速成长。二是提高大理石和花岗石加工水平,重点突破天然装饰材料。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装饰产品消费市场迅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天然装饰产品的需求更旺。临汾市大理石和花岗石资源不仅储量巨大,而且花色繁多、品质优良、分布集中、矿体厚且埋藏浅。发展大理石和花岗石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大理石和花岗石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艺技术简单,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要坚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使大理石和花岗石加工业成为临汾市的优势产业。三是增强耐火黏土、石英、长石等资源深加工能力,重点突破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除了传统的日用产品和工业用品以外,目前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研发新型陶瓷材料用来替代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应用领域正在扩展。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实施天然气接入工程,引进广东佛山等地加工企业投资办厂,使陶瓷材料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知易行难。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临汾经济跨越发展,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克服各种困难。按照袁纯清书记讲话精神和《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应重点实施下列措施。
﹙一﹚破除传统思想观念。从临汾实际情况看,主要是破除两方面的传统观念:一是依赖煤铁资源、不想转型发展的思想观念。开发煤铁资源,发展煤铁资源初加工业,技术难度小,需要的科技文化知识少,挣钱容易。因此长期以来,在许多企业老板和政府官员当中形成了一种狭隘的资源观,认为企业能不能挣钱,或地方经济能不能发展,主要看有没有煤铁资源。有煤铁资源,就信心十足,大干快上;没有煤铁资源,就信心全无,对发展其他产业不感兴趣。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临汾经济跨越发展,必须破除这种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不转型,就没有发展”的思想认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重新审视发展思路,重新谋划发展战略。二是不敢跨越发展的思想观念。近年来临汾问题不断,有些干部因此受到影响,产生了求稳怕乱、不敢发展的思想认识。这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全省乃至全国排位持续后移的重要原因之一。袁纯清书记在谈到现阶段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明确指出:我省目前面临的最要紧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今后要继续学习袁纯清书记讲话精神,教育干部破除为难情绪,树立想干事、敢干事、干大事的决心,营造千帆竞发、不甘落后、勇于跨越发展的工作氛围。
﹙二﹚编制产业转型规划。转型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先行,下大力气编制转型发展规划。袁纯清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为编制转型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市委编制出台的《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为编制转型发展规划明确了思路。有关部门要以袁纯清书记讲话和市委《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力量,编制出科学可行的转型发展规划,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双基地”建设为核心对传统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立足点是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立足点是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新型资源产业,立足点还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临汾经济跨越发展的根本力量。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临汾要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上取得实效,就必须在人才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今后应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搭建人才引进和科技合作平台,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兼并、入股、租赁生产企业,并向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创办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围绕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建立一批行业科技研发中心,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制定出台有利于人才引进和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树立一批人才使用和科技调产的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步伐。
﹙四﹚树立实事求是作风。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临汾经济跨越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目前,在经济工作中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自以为是、固步自封、工作漂浮等不良习气,损害政府形象,制约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每一位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工作中自觉树立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铲除不良习气生长的土壤,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体制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五﹚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临汾经济跨越发展,必须落实到调整企业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管理创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县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为企业搞好服务。要坚持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企业服务和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上来,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教育的手段,引导企业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政策、环保政策,帮助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产经营及创新发展方面的具体困难。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战略管理水平;要坚持克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综合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和开放发展之路,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市委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研究课题组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对强化干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 吉县公安局举办主题活动展现党员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