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有经验值得总结、有教训需要汲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高、管理不规范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究其原因,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原因,归根结底的话,还是我们思想解放得不够深、广度不够宽,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解放思想中,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遵循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要遵循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规律,树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公共产品的观念。卫生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卫生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而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调节,走市场化道路;决定了医疗卫生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决定了必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增强公平性,提高可及性,做到人人享有、逐步均等化。
要遵循卫生事业的适应性规律,树立卫生事业优先发展的观念。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适应。当前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目前,全国每千人口三甲医院床位数为1.2个,而我市仅0.06个。目前,我市只有3所三级医院,其它均为二级以下,所以,必须把卫生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既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又要加快发展优质卫生资源。
要遵循卫生事业的系统性规律,树立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观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纳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全局,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特别是医改“四大体系”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必须着眼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个根本目标,系统推进各项医改工作。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动全市卫生系统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只有观念转变了,认识到位了,卫生改革才能全面推进,卫生事业才能加快发展。
把握医改精神的本质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要推动卫生工作由重城市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总体上看,我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更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尤其薄弱。医改方案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群众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因此,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真正把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积极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依靠医疗创收维持发展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上来,真正成为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要推动卫生工作由重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从医疗成本上看,预防为主是减少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更适合我市的市情。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在预防上投资1元钱,可以节省医药费8元,减少重症抢救费100元。2008年以来,我们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2009年又启动实施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推动卫生工作由重外延发展向重内涵建设转变。这些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但是,从总体上看,服务条件不好、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在内涵建设上下更大的工夫,加大卫生投入,改善卫生工作条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科建设,更加注重科研工作,更加注重医院管理,力求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公共卫生领域和传统医学现代化、卫生信息现代化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和进展,有效带动全市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管理模式。要整合卫生资源,推进全行业管理。目前,卫生管理模式正在由“治疗疾病为中心”向“增进健康为中心”转变,要完成保障人民健康的任务,不仅要重视医疗机构的管理,也要加强对其他卫生资源的统一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也要加强对非公医疗机构的管理。
我们要遵循卫生行业系统性、专业性的规律,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整合卫生资源,推进全行业管理。不论所有制和隶属关系,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其他卫生机构,都要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整体效能。
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必须依法行政,严格监管,重点抓住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整顿医疗市场秩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特别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人民健康的不法行为。通过严格执法,为卫生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的医疗服务环境。
坚持科学管理,抓好监管重点。医院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是提升全市卫生管理水平的关键。要切实改变当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重业务轻管理的问题,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院长首先是管理专家,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提高管理医院的能力和水平上,放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上,放在改进服务条件、改善服务态度上。对于县级医院,要重点考核其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医疗急救的能力,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持帮扶情况。通过卫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全市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者系市卫生局局长 李玉琴)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找准“五个”结合点 着力推进法院工作
下一篇: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