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需求!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这一论点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人类具有普遍意愿的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在新时期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作为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既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健康对于人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人民群众健康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精神,充分认识亿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健康作为第一民生,牢固树立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就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就是增加国民幸福指数,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要认识到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只有全民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民生质量和水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全民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重要的生产力,是强国之基。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从宏观经济范畴来看,健康是经济社会体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其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从微观经济学范畴来看,健康是劳动者耐久的资本。增加一个健康的人就等于增加一份生产力。我国患有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达数亿人之多。2010年我国人均产值是21210元,增加1亿健康的人,就等于每年创造了21210亿元的国民产值,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民生之本,没有健全的体魄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的健康水平将不断提高,随着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民强国泰,国富民强,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三、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促进全民医保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但由于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理念淡薄,而导致的慢性疾病增多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这不仅耗费着大量的医疗资源,助推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同时给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也带来了威胁。部分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健康教育作为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是一项花钱少、受益面广、见效快的利民工程,一项研究显示,健康教育每投入1元,医疗费可节约8.59元,抢救费用可以节约100元。据统计,依靠先进医疗设备和先进药物只能使l7%的人得救,做好预防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使70%的人得救。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上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医疗费用高昂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为解决人人享有保健目标的首选策略。因此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努力实现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只有坚持教育为先,抓好全民健康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才是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根本方法。当前,居民健康领域出现了一种倾向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也出现了较快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心血管病、糖尿病这些现代文明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尤为突出。目前,我国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威胁,并构成疾病社会负担的大部分(68.7%),且正在以18%的年增长率上升。据相关资料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将增长到31%,约2亿人;预计未来20年内,我国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每年将增加5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癌症每年导致约180万人死亡,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以上这些疾病在医学上属于慢性病范畴,它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如心血管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现代人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引发。上述情况如不加以控制,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开展健康教育,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饮食风尚,是预防当前各种“生活方式病”的根本方法,是一项长远起作用的既能利国又可利民的民生工程。
健康教育将实现从治病为主向防病为主、从保供为主向保需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着力推进全民健康行为的形成,进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为建设富裕临汾、和谐临汾、幸福临汾、绿色临汾做贡献!(陈华犁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市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以宣传思想工作促安泽全面发展
下一篇: 试论金融企业执行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