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科学护路的新认识。
一是铁路护路要与时俱进发展。虽然我们在铁路护路工作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目前铁路护路仍存在重视不够、情报不畅、责任不明、宣传不强、打击不力、涉路矛盾频发等问题,给铁路护路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二是铁路护路工作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以管理对象为本,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心,要重视涉路安全人员的生命安全、矛盾化解、困难解决、诉求反映;另一方面要以护路工作人员为本,要考虑他们的人身安全、生活保障、工作条件,要不断改善他们的待遇,考虑他们的难处。三是铁路护路工作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一年一年工作要有连续性、稳定性,不能有大的起伏、不能“飘”。四是铁路护路工作要统筹兼顾。铁路护路工作头绪很多,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平均使力,要有重点;比如抓线格化管理、抓科技护路。五是铁路护路工作要又快又好。“平安铁路”是铁路护路的最大目标,一切工作围绕“平安”来开展。
“平安”就是“好”,“创新”就是“快”。六是明确铁路护路工作目标。通过以上对铁路护路工作的科学认识,我们明确了铁路护路工作的目标:平安运行、工作协调、人员成长、后勤保障。四大目标相互支持,互为保障,是一个目标体系,缺一不可。
二、科学护路的新实践。
根据临汾实际,我们推行了“线格为基、科技为重、格局全覆盖”三位一体的铁路护路模式。
(一)“线格为基”即以线格化管理为基础。一是线格化的划分。将全市辖区铁路干线250.5公里,以县(市、区)为站区,以铁路为轴心,辐射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的乡镇(街道)、村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收购站点,按照5公里左右一个区域,划分为46个线格进行管理。二是人员的组成。线格人员按照“八个一”配备。即:一格一长、一铁路公安民警、一地方公安民警、一乡镇(街道)一人(分管领导)、一村(社区)一人、一学校一人、一企业一人、至少一名铁路治安协管员。格长由一名专职队员担任,实行格长负责制。三是工作内容及职责。线格内的工作内容包括:掌握社情路情、做好风险点的评查、开展线路巡护、宣传教育、平安铁路“双示范”创建和调研等工作。四是运行机制。线格化管理工作实行“六个一”运行机制,实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一格一档:每个线格要建立人员信息档案;要建立三库(基本情况库、涉路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库、重点问题整治库);一月一报:每月按照线格——站区——县市区护路办——市护路办——市委政法委——省护路办的顺序逐级汇总本月工作开展情况。重要时期、重大节假日坚持每天上报;突发事件、重大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实行第一时间上报制度;一策一人:对线格内排查出的涉路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一月两查:市、县护路办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到铁路沿线进行督查暗访,检查人员到位和工作开展情况;一季一析:市、县每季召开一次由各成员单位、基层单位、铁路部门参加的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会议,汇总情况,分析问题,部署工作;一年一评:年终,市、县护路办根据各线格的工作情况、辖区治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五是处理好几个关系。处理好线格化管理与整体工作的关系。线格化管理是以现有的铁路护路工作管理机制为依托,进一步对铁路护路联防责任制的补充和发展,是护路联防工作向社会管理工作大格局转变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处理好格长与队伍管理的关系。格长是格内工作的汇报、联系人。格长负责制是队伍管理制度的补充,格长仍要服从县(市、区)护路办和专职中队的管理。处理好格长与各基层单位的关系。格长与各成员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是协作和联动工作关系。六是成效及启示。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和落实“六个一”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基层基础扎实的铁路护路管理体系,实现了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全方位动态管理,达到了网格化管理、线格化管理、平安铁路“双示范”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四结合。
(二)“科技为重”即以科技护路为重点。临汾科技护路基础薄弱,刚刚起步,但我们坚定不移地将科技作为铁路护路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推进、重点实施。具体我们分三步来做:第一步,是建立各类完善的电子档案,实现铁路护路短信群发和工作人员的短信互动,重点路口和隐患地域在人防的基础上设置电子警示装置。第二步,在重点部位安置高清视频探头。第三步,各项信息联网,对铁路护路工作实施全程实时信息监控,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管理。按照三步规划,我们正在扎扎实实地搞试点、抓落实。
(三)“格局全覆盖”即管理工作格局全覆盖。铁路护路工作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作,线格化管理我们抓的是铁路沿线、重点部位的管控,科技护路我们抓的是设施建设,这两项工作虽然抓住了铁路护路工作的要害,但也有其局限性。铁路护路工作同全市城乡居民的法制水平、文明程度、自律意识、防范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将铁路护路工作纳入全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格局中,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验收,将铁路护路工作格局覆盖到全社会,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形成了“铁路线路延伸到哪里,我们的工作格局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局面。比如,结合“六五”普法工作机制,让铁路护路法制宣传进校园、进家庭、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再如,将全市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员管控、刑释解教人员帮扶、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上访人员动态等情况与铁路护路工作实现了资源共享,情报共建共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我们推行工作格局全覆盖,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铁路护路工作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专防向群防转变;由人防向人防、物防、技防并重转变;由业务工作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转变。
(四)以上三个方面工作的关系。线格化管理是科技护路和工作格局全覆盖的载体和落脚点;科技护路是线格化管理和工作格局全覆盖的支撑和加速器;工作格局全覆盖是线格化管理和科技护路的保证和统领。三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是一个整体,只有三方面工作都做好了,铁路护路工作才能真正有成效、上台阶。
以上是对铁路护路工作科学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但这些认识和做法同样适用于全市护线(公路、输油气管道和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联防)工作。下一步,我们要将护路护线工作统筹考虑,同步部署,要将“线格为基,科技为重,格局全覆盖”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广到护线领域,实现护路护线工作的双丰收。
(作者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张东红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