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很多城市连续出现雾霾天气,PM2.5超标、空气环境质量污染问题成为了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在“6·5”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市环保局总工贾长宏,他就我市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和PM2.5防控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什么是PM2.5,什么是雾?什么是霾?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
贾总:PM2.5是指大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如果用比较好理解的话说,也就是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的细微颗粒。我们以前监测的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与PM10相比,PM2.5是更加细小,而且几乎为气体状态的颗粒物,也称为气溶胶。
由于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悬浮停留时间长,越轻越细小越不容易落下去,漂浮在空气中不能沉降,输送距离远,特别是因为细小就能进入人体呼吸道深部,特别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一是气象原因,一个是环境污染,两方面叠加,就形成雾霾天气。气象上主要是相对湿度比较大;水平方向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也就是静风天气;三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光有这些气象条件并不能形成灰霾天气,加上环境污染,也就是丰富的PM2.5才能形成灰霾天气,主要包括汽车尾气,工业企业废气排放,城市二次扬尘、施工建筑扬尘,燃煤,餐饮业油烟污染(城市烧烤)、焚烧垃圾秸秆等。
记者:目前我市PM2.5监测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各县市是否开展了PM2.5监测?
贾总:按照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规定,我市为113个环保重点监控城市,要求2013年进行PM2.5新增项目建设,2014年正式执行新标准。省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要求11个地级市2012年5月底前,完成PM2.5等新增项目建设。我市对PM2.5监测起步比较早,市区共有空气监测点位6个,在2011年8月已经在市区两个日报点位开展了PM2.5新增项目监测,2012年5月,在所有日报监测点安装了新增项目仪器,按期完成了新增项目建设,并于2012年6月1日起,向省中心站上报研究性监测数据,2013年1月1日正式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
从监测情况来看,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截至5月28日,好于二级天数(也就是达标天数)为5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35.8%;按照旧标准二级以上天数为134天,占总监测天数的90.5%。从达标天数所占比率可以看出,执行新标准后,只有三成天数空气质量是达标的。
目前,市辖16个县市中,侯马、霍州、大宁、吉县、襄汾、乡宁、蒲县、浮山8个县市已完成新增项目建设,另外7县市正在加紧完成招标和安装仪器,只有洪洞因县长更换资金等待重新批复。
6月5日山西省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数据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将在11个地级市正式启动。该系统将通过互联网对全市及各个监测点位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每小时公布,使公众和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空气质量的现状及变化。
记者:执行新标准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贾总:首先新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环保新理念。细颗粒污染物会进入人的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远比粗颗粒污染物大。环保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环境标准即是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实行新标准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施新标准,要求不仅要治理一次污染物,还要治理以二次污染物为主的复合污染。新标准有助于将“治污减排”向深层次推进。第三,实施新标准有利于提升污染治理水平。PM2.5表面上看是细颗粒污染物,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控制PM2.5以及臭氧污染,必须从控制这些气态污染物着手,提高深度治理水平。
第四,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以及环保的信任度。新标准有助于公众与政府及环保部门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记者:在雾霾天气,广大市民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防护措施?
贾总:(1)外出要戴口罩;(2)雾霾天气不能进行晨练。人们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而雾中的有害物质会侵害呼吸道造成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3)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4)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烟雾中有大量的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5)进入室内后就要及时清理,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清理的方法很简单,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6)饮食清淡多喝水。
记者:为了减少PM2.5污染,老百姓应该做些什么?
贾总:广大市民一方面要关注身边的大气环境,要敢于监督、揭发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更要身体力行,广泛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当中,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比如家庭中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或不燃用散煤,多种树,多走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开车,少使用塑料袋,少食用烧烤、油炸食物、减少吸烟等,形成人人关注PM2.5,人人参与空气污染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记者:政府部门在应对PM2.5上都做了那些工作、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贾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PM2.5的防控。早在2011年我市就启动了PM2.5监测监控,两年来我们环保部门又做了大量的前期基础性工作。2012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战略部署,2013年市政府专门下发了防控PM2.5文件,安排了今年要实施的城中村集中供热、天然气置换煤气、工业企业整合搬迁、公交服务体系改善等四个重点工程。目前,市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四个重点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稳步推进。我相信,在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和绘就建设美丽临汾宏伟蓝图的伟大征程中,PM2.5污染必将得到有效遏制,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必将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打击“四非”保障群众安全
下一篇: 夏季警惕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