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中国社科院向全世界郑重发布:陶寺就是尧的都城,临汾就是最早‘中国’,把华夏文明往前延伸了300年。今年临汾又举办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是临汾市的大事、山西省的大事,更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在帝尧文化·旅游·经济研讨会期间,山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弓志刚放下行李后便去了尧庙、华门参观游览。作为一名旅游学者,弓志刚不仅对临汾现有的旅游资源抱以极大兴趣,更对临汾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极为看好。
“怎样把古代的东西让现代人感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要做好尧文化的再现,首先要深层次挖掘尧文化的内涵。”在弓志刚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成熟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应具有完整、系统的文化体系。具体到临汾来讲,弓志刚建议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进行挖掘,“纵向要成线,要形成帝尧时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脉络;横向要成面,要形成关于帝尧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活等比较全面的文化。”
访谈中,弓志刚还提到了目前正被许多行业广泛应用的体验经济。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而言,弓志刚更看重体验经济的互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体验会产生回忆,回忆则令人难忘。就这一点而言,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做好景观和旅游路线设计,让文化资源承载的文化故事被游客感知、领会,才能进一步加强尧文化的再现。”
弓志刚提出,尧文化的再现要与景观设计、旅游活动保持统一,既要保持文化的真实性,还要有景观的观赏性、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将文化按一定的脉络设计成特色旅游路线。他建议,要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技术、表演形式,如场景再现、文艺演义、虚拟仿真、影视剧、动漫剧等来加强尧文化的再现,还原尧时代的社会实景,要会讲故事,还会把故事讲好。
弓志刚认为,陶寺遗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陶寺遗址如果可以“申遗”成功,不仅能提高陶寺遗址的地位和价值,还可以吸引外国游客,以旅游带动经济转型发展。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