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感 换取“获得感”
——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
记者 王小庚
图为任天顺在汾西县僧念镇瓦窑疙瘩村调研光伏发电项目。记者 王小庚 摄
连日来,汾西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前实际,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对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和传达落实。10月24日,就该县将会采取哪些新举措、新做法、新思路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市两会精神,本报记者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进行了专访。
“我感觉这两份报告内容都很出彩”,任天顺告诉记者,“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绘就的全市‘十三五’规划愿景振奋人心,同时又符合国家政策,切合我市实际。《政府工作报告》则是‘真金白银’分量十足,都是实打实的‘干货’。其中提出的‘12345’是对党代会报告‘345’战略的细化和责任分解,着力点在强调具体落实上。全市一盘棋,对汾西县而言,贯彻落实好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市两会精神的核心与关键之所在,就是一定要把汾西未来五年的发展置于全市这个‘大盘子’中来进行通盘考量,去谋划、去落实、去把握。”
围绕市委“345”战略和市政府“12345”目标任务,汾西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迅速敲定出台了“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龙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稳定、‘三垣一城’城市建设、工业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三件大事,坚持不懈发展肉鸡养殖、核桃经济林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这一今后五年的“治县方略”。
采访中,任天顺突出强调了党建的“龙头”作用。他说:“党建是县委、县政府一切工作的‘总开关’和‘总方向’。现在整个汾西的政治生态良好,县四套班子精诚团结,大家一心一意谋事干事,敢作为、敢担当的能者得以重用,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进。汾西县委将一如既往地坚决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大局,加强党建特别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把县委这个‘一线指挥部’真正建设好。只有紧跟市委‘345’战略步伐,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一定要把党建工作摆在中心位置。在选人用人方面,汾西县委将继续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能干事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任天顺还说,汾西县要求各级干部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县里明令禁止县、乡、村三级干部不能看望领导,狠刹杜绝送礼乱象,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对汾西这个国定贫困县而言,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任天顺说,本着先易后难、有序退出的原则,汾西计划用四年时间完成全县8753户、25634口人的脱贫总目标。其中,今年年底要率先实现脱贫25个村,涵盖8000人的阶段性任务。
如何才能确保打赢这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攻坚硬仗?任天顺告诉记者,按照脱贫攻坚新要求,结合汾西县情实际,县委深化拓展脱贫路径,精准实施了产业扶贫、移民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企业扶贫、电商扶贫、劳务扶贫、培训就业扶贫、社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脱贫攻坚13项行动。
任天顺如数家珍,为记者算起了光伏扶贫的收益账:“9月30日,两个10兆的光伏发电站实现并网,本月上旬,又有两个10兆的光伏项目正式动工。今年年底,全县有望实现80个村级光伏发电站的并网运行。粗算一下,一台100KW的村级光伏发电站,年收入可达15万元。作为汾西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光伏扶贫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汾西还将举全县之力,在今后五年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稳定、“三垣一城”城市建设、工业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三件大事,坚持不懈发展肉鸡养殖、核桃经济林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还是要靠产业来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任天顺说,“种植产业抓核桃,养殖产业抓肉鸡,这些都可以给全县农民带来相对稳定和实实在在的收益。此外,我们还将重点开发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汾西既有的‘师家沟’清代民居、姑射山等文旅资源禀赋,稳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采访终了,任天顺的表态言语铿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强化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用实际行动让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在汾西落地生根,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