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恐“红”心理 积极应对雾霾
——访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室主任段丽琴
记者 王小庚
11月30日,就广大市民关心的重污染天气有关情况,本网记者采访了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室主任段丽琴。
记者:11月30日下午,临汾迎来了久违的“艳阳天”,大家普遍感觉空气质量较前几天好了许多。但与此同时,市政府将之前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由橙色提高为红色,应急响应措施相应由二级调整为一级,许多市民都有些困惑,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段丽琴:你这个问题很好,确实也是许多市民朋友非常关注的。我首先说一下什么是重污染天气预警。准确地讲,应该叫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也就是在雾霾肆虐的时候,政府如何预防、预警和应对重污染天气,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雾霾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预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我们再来看为什么有蓝天,市政府还要提高预警等级。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个方面,当前PM2.5的一个主要的成因是煤烟污染,包括工业、企业用煤和居民用户燃烧散煤。市委、市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工业企业限产停产、市区煤烟污染治理、配送洁净焦和机动车限行等等,这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从监测情况来看,进入11月以来的雾霾过程污染物累计速度相对缓慢,说明我们几次的预警以及采取的措施发挥了一定效果。另一方面,到了重污染天气的中期,也就是出现连续性雾霾天气后,二次污染物的累积会增加,包括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有一些挥发性有机物,会加速形成颗粒物。气象部门预计,从12月1日到4日,我市气象条件将极为恶劣,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这些二次污染物形成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及时启动红色预警,既是专家研判会商的结果,更是对接下来几天空气质量走向的一个预测。也就是说,不能认为今天是蓝天,就不应该启动对未来几天的应对措施。这也表明市委、市政府将采取更强硬、更有力的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所以,市民朋友不必有恐“红”心理,实际上,我们在前几天橙色预警时,已经采取了一些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所以,各级教育机构要正常安排学生上课,只是要取消户外活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保持正常工作秩序。
记者:通过您这两次的介绍,我们大家确实看到了政府部门的努力,但部分市民还有些怀疑,这些应急措施的效果如何?
段丽琴:说到这个问题,不少人感觉,冬季里,从蓝天到污染,往往只需要一天时间,反过来,一场大风、一场大雪也能把我们从雾霾中解放出来。这种感觉并没有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目前我们整个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在太大,对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感受”非常敏感。坦白地讲,这些应急性的措施,只能起到降低污染浓度峰值和污染影响的作用,今天发布预警、启动应急,两三天后雾霾就远离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坐等刮大风、下大雪,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污染天气,我们还是必须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的措施。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做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决策部署,我相信,随着这些举措的逐步实施,通过我们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唤回蓝天白云,一定能守望好绿水青山,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之奋斗!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