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催人奋进,跨越只争朝夕。日前,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市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推动转型跨越、先行发展,记者采访了古县县委书记李菲和县长加天山。
他们说,结合实际,古县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先行发展为主旋律,大力实施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品牌化“四化”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发展环境呈现新景象,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努力建设富裕古县、优美古县、文明古县,在全市实现领先发展。
他们说,今后五年,古县将围绕这“三县”、“四化”发展战略,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是古县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古县要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没有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跨越,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在继续实施兼并整合、联合重组战略,打造全市最重要的焦化产业集中区的同时,大力发展“气、醇、烯、苯、油”等现代煤化工,逐步提高化产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为县域工业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促进特色农业扬优成势。古县9万人口中,约有7万人在农村。促进农业加快发展,是建设富裕古县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产业收益。一是要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核桃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良品种种植规模,加大管护力度,完善技术、苗木、存储和加工体系,实现由“小核桃”向“大产业”的跨越发展。二是要以基地建设为支撑。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目标,全面发展蔬菜、小杂粮、中药材、优质谷子、苗木花卉、特种养殖等高效农业,建设一批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形成特色农业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引领的新型农业格局。三是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继续加大资金、项目、贴息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一批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系。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形象。由于起步较晚,古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还不够明显,对实现领先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推动力还不够大。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一是打造精品景区。进一步加大牡丹景区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蔺相如墓区、霍山生态休闲度假区、朱德故居等景点的开发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线路和网络。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牡丹文化、相如文化的内涵,注重在景点开发中融入文化元素,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三是做好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开展宣传。四是发展相关产业。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使之与不断发展壮大的旅游产业相配套。
推动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12年免费教育,保证学前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作用,形成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进一步巩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大病救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措施,确保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采空区治理力度,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充分就业。加快档案馆、博物馆、广播电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站服务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定位,形成“一核四区”格局;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三城联创”成果,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中心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天然气输配工程,实施数字古县战略,形成覆盖全县、快捷高效的交通、能源、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努力建设生态古县。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长期保持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良好局面;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巩固省级平安县成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记者 贾晓梅 田青松)
【责任编辑: 李甲】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在富民强县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下一篇: 推进“五化”战略 实施“三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