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字里行间彰显民生。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把“实施就业创业援助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六大惠民工程”之一推进、落实。“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幸福”这句话不仅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在新的一年里的执政目标,更成为我们人社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方向和强劲动力。近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卢洪顺对记者如是说。
卢洪顺说,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肩负着为市委、市政府分忧和为人民群众解难的重要职责。为了将实施就业创业援助工程这一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切实办好,市人社系统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等一系列民生工作的强大动力,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带动人社部门服务群众能力的标志性提升。
过去的一年里,市人社局通过大力实施“就业16条”,在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征集“三支一扶”岗位70个,落实就业见习任务1200人,组织举办了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推行实名制就业服务,共实名登记4974名。为355名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为263名外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办理了落户手续;着力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顺利完成了2008年至2010年公益性岗位合同期满退出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12个县(市、区)、111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家项目,占全市乡镇的71%;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共培训5.7万人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1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约12.2万个。临汾人才网全年访问量360万人次,总访问量达到2450万人次,求职登记18万余人,网上招聘单位达6万余家次。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125人,创业就业9976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140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56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全部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卢洪顺说,新的一年里,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全市人社系统确立了以市场引导、政府促进、创业带动“三驾马车”全面拉动就业的总体思路,确保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00人,创业就业87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具体措施有:一、健全完善就业政策扶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山西省就业促进条例》和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实施办法与细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就业。
二、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总结推广翼城、侯马、洪洞创业型城市和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工作经验,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力争每个示范县至少培育一个劳务品牌,全力推动我市“双创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创业培训,创新小额贷款运行模式,健全完善劳动者创业贷款补贴机制。
三、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放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就业见习计划,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工作。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
以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为重点,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和援助服务,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四、着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启动就业培训全覆盖计划,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两后生”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全年培训城镇失业人员8800人,农村劳动力23500人,新成长劳动力6000人,创业培训3000人。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培养技能人才8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人。
五、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市县两级基层平台的服务规范和管理。全面推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继续组织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和周六、周日定期人才招聘活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全覆盖。
六、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探索失业保险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办法。健全完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同时,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着力构建就业机会平等、基本劳动权益公平、重视人文关怀的区域市场环境和企业用工环境,提高就业的稳定性。
人社工作无小事。2014年,全市人力系统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引深“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就业服务,强化责任落实,着力促进就业创业,以顺应全市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良心工程保百姓饮水安全
下一篇: 奋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