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问题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和城市频频发生的水资源污染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改善民生、为群众办实事的“六大惠民工程”之一。近日,记者就如何开展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等工作,采访了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杜敏。
“饮水安全工程既是惠民工程更是良心工程,让群众喝上健康放心的水,保证市民用水安全,是我们住建部门一直追求的目标和肩负的责任,也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杜敏介绍,目前全市共有供水企业17家,日供水能力达到26.6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5.83%。其中:市区有土门水源和龙祠水源两处水源地,日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龙祠水源日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土门水源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3.01%;其余16个县(市)日供水能力14.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96.08%。
一直以来,市住建局牢牢把握饮水安全这一主题,从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各供水企业水源地保护区由当地政府环保部门联合水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保护区域进行封闭管理,制水厂区等生产重地安装了生物预警装置和视频监控,值班人员24小时加强厂区和重点部位的保卫和巡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与水资源管理部门在水源地保护上实行信息互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水质安全。
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按照规定,各县供水企业每日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进行10项常规检测指标,每月进行一次42项常规指标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106项全分析检测,并建立水质信息公布制度,每月按时公布水质信息,让居民饮用放心水。目前,市区水质检测实验室已通过省级评定,达到Ⅱ级实验室等级标准,根据市住建局水质检测实验室等级评定组评定,霍州市、曲沃县、乡宁县、吉县4县(市)供水企业达到了Ⅲ级实验室标准。大宁县、隰县、翼城县3县供水企业达到了Ⅳ级实验室标准,其余县(市)实验室已经市政府评定组多次现场指导和评定,现正在积极整改和完善,争取在8月底前,全市所有水质实验室均达到等级评定要求。
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供水单位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的场所是水质检测室和消毒室,目前我市现有的17家供水企业全部建立了水质检测实验室,涉及日常实验室用到的危险化学品有:盐酸、三氯甲烷、丙酮、高锰酸钾、硫酸。根据各自实际,实验室均建立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化学品的购买、储存及使用均按公安部门的要求严格办理实施,化学品仓库为专用库房专人管理,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并严格履行出入库登记制度,化学品使用人员均是经过实验室技术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员,并持证上岗。消毒室均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通过电解盐产生氯气进行消毒灭菌,未使用化学品液氯。
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水质检测作用,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为吸取兰州4月11日发生的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教训,确保城市供水安全,4月中旬,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印发临汾市市区供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一是开展管网设备检查。对水厂供水设施、供水输配系统等构筑物、设备等厂区重点部位及供水机电设备、配电装置、输电线路展开全方位安全巡查、检修。二是对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细化责任目标,落实责任到人。泵房工作人员及水质化验等工作人员要求其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做到持证上岗。三是进行供水管理检查。
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体系,做好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每日对供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水质进行取样、化验,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市住建局还组织供水单位开展了供水安全应急演练和应急突发事件演练,进一步增强了供水企业的应急反应能力,强化了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此外,今年我市市区将新建城市供水管网8.3公里,改建3.5公里,各县市将新建城市供水网47.6公里,改建29.5公里。市政府计划投资1.3亿元,对市区龙祠水源净水厂及输水管道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满足市区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保障供水安全;投资1000万元实施应急水源建设工程,对师大、铁路、临钢、市政府自备井停止使用作为备用自备井保留,同时建设供水管网与城市管网连接,作为城市用水应急水源。目前,这两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中。
杜敏介绍,下一步,市住建局在做好日常水质监测工作的同时,将进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对水源地可能出现的重金属污染、水质毒性进行科学及时的监测,增强应对水源地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水源地供水水质安全。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强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检测频率,完善水质检测和台账记录制度。(记者 李卫红 段小婷)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借深化改革利器 助发展提质增效
下一篇: “就业创业”路上“三驾马车”齐驱